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创新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1-33页 |
2.1 项目风险管理基本知识 | 第21页 |
2.1.1 风险含义 | 第21页 |
2.1.2 风险特征 | 第21页 |
2.1.3 项目风险管理 | 第21页 |
2.2 操作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2.1 操作风险的定义 | 第22页 |
2.2.2 操作风险的特点和损失形态 | 第22页 |
2.2.3 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 第22-23页 |
2.3 我国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第23-24页 |
2.3.1 外部监管情况 | 第23-24页 |
2.3.2 内部管理情况 | 第24页 |
2.4 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 第24-27页 |
2.4.1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定义 | 第24-25页 |
2.4.2 国际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发展历程 | 第25页 |
2.4.3 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2.4.4 偿二代体系的主要思想 | 第26页 |
2.4.5 偿二代体系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3页 |
2.5.1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27-28页 |
2.5.2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28-31页 |
2.5.3 文献述评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偿二代监管体系下ABC保险公司操作风险识别 | 第33-41页 |
3.1 ABC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风险类型 | 第33页 |
3.2 销售、承保业务操作风险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3.3 理赔业务操作风险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3.4 再保险业务操作风险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5 资金运用操作风险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3.6 公司治理操作风险因素分析 | 第37页 |
3.7 财务管理操作风险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3.8 产品准备金管理操作风险因素分析 | 第38页 |
3.9 信息系统操作风险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ABC保险公司操作风险评价 | 第41-53页 |
4.1 ABC保险公司操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 第41-42页 |
4.1.1 确立操作风险管理目标 | 第41页 |
4.1.2 明确操作风险管理原则 | 第41页 |
4.1.3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第41-42页 |
4.2 ABC保险公司操作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 第42-48页 |
4.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42页 |
4.2.2 指标具体含义及评分要点 | 第42-44页 |
4.2.3 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建设理论 | 第44-45页 |
4.2.4 ABC保险公司操作风险评价权重 | 第45-48页 |
4.3 ABC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现状评价 | 第48-50页 |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步骤 | 第48-49页 |
4.3.2 ABC公司操作风险管理评价结果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五章 ABC保险公司操作风险应对与监控 | 第53-63页 |
5.1 加强操作风险监测机制建设 | 第53-59页 |
5.1.1 建立并逐步优化操作风险监测指标库 | 第53-56页 |
5.1.2 开展常态化的操作风险监测 | 第56-57页 |
5.1.3 加强重点监测指标分析及管控 | 第57-58页 |
5.1.4 建立操作风险损失库 | 第58-59页 |
5.2 完善内部操作流程管理 | 第59-60页 |
5.2.1 加强承保政策管理 | 第59页 |
5.2.2 优化理赔大案处理流程 | 第59页 |
5.2.3 防范再保险业务风险 | 第59-60页 |
5.3 加强人员管理 | 第60页 |
5.4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 第60-6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3-65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