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1-25页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 | 第11-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1-13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24页 |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6-24页 |
三、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 第24-25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24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35页 |
一、传统道德 | 第25-27页 |
二、现代转型 | 第27-28页 |
三、制度文化 | 第28-35页 |
(一)文化 | 第28-29页 |
(二)制度 | 第29-31页 |
(三)制度文化 | 第31-35页 |
第二章 制度文化:传统道德现代转型不可忽视的视角 | 第35-44页 |
一、传统道德何以要进行现代转型 | 第35-39页 |
(一)近现代中国传统道德的断裂呼吁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 | 第35-37页 |
(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辩证 | 第37-38页 |
(三)中国现代性道德体系的建设不可走弃绝传统道德之路 | 第38-39页 |
(四)中国现代性道德体系应是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融合 | 第39页 |
二、传统道德现代转型需要直面制度文化 | 第39-44页 |
(一)制度文化内含传统道德 | 第40-41页 |
(二)传统道德现代转型面临制度文化变迁的社会大背景 | 第41页 |
(三)制度文化有助于解决传统道德现代转型中的规则与美德的统一问题 | 第41-43页 |
(四)制度文化有助于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融合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制度文化视角下传统道德现代转型的困境分析 | 第44-54页 |
一、关于“现代性谋划”的思考:兼论传统道德的转型路向 | 第44-46页 |
(一)“现代性谋划”不仅未竟而且发展不平衡 | 第44-45页 |
(二)传统道德现代转型的路向分析 | 第45-46页 |
二、制度正义与公民道德问题:公德困境 | 第46-50页 |
(一)制度正义的价值取向不明晰 | 第47-48页 |
(二)公民道德的缺失 | 第48-50页 |
三、传统道德的断裂:私德困境 | 第50-54页 |
(一)道德迷失 | 第50页 |
(二)价值迷失 | 第50-51页 |
(三)道德失范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制度文化视角下传统道德现代转型的对策分析 | 第54-66页 |
一、加强制度正义和公民道德建设 | 第54-56页 |
(一)确定制度正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推进制度建设 | 第54-55页 |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公民教育 | 第55-56页 |
二、返本开新:传统道德向现代转型的逻辑理路 | 第56-63页 |
(一)充分挖掘和储备传统美德资源,建立美德资源库 | 第57-58页 |
(二)促进传统礼仪习俗等的回归,建设现代道德共同体 | 第58-60页 |
(三)构建中国道德理论知识体系 | 第60-62页 |
(四)融会古今,培育新的道德范式 | 第62-63页 |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促进规则与美德的统一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注释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