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概述 | 第11-18页 |
1.1 结果加重犯 | 第11-15页 |
1.1.1 结果加重犯的概念 | 第11-12页 |
1.1.2 对结果加重犯的质疑与批评 | 第12-13页 |
1.1.3 结果加重犯的结构 | 第13-15页 |
1.2 共同犯罪 | 第15-16页 |
1.3 结果加重犯中共同犯罪问题 | 第16-18页 |
2 国内外对结果加重犯中共同犯罪问题的认识与处理 | 第18-24页 |
2.1 国外对结果加重犯中共同犯罪问题的认识与处理 | 第18-21页 |
2.1.1 英美法系 | 第18页 |
2.1.2 大陆法系 | 第18-20页 |
2.1.3 对外国刑法的评析 | 第20-21页 |
2.2 我国理论界对结果加重犯中共同犯罪问题的认识 | 第21-22页 |
2.2.1 实行过限说 | 第21页 |
2.2.2 过失同时犯解消说 | 第21-22页 |
2.3 我国实务对结果加重犯中共同犯罪问题的处理 | 第22-24页 |
3 "过失同时犯解消说"不可采 | 第24-28页 |
3.1 不能区主从犯 | 第24-26页 |
3.2 个别过失行为与加重结果的因果关系难以成立 | 第26-27页 |
3.3 人为割裂了与基本犯的关系 | 第27-28页 |
4 "实行过限说"不可取 | 第28-36页 |
4.1 可预见不等于概括故意 | 第28-29页 |
4.2 实行过限是行为过限,而不是结果过限 | 第29页 |
4.3 实行过限不等于其他共犯不负刑事责任 | 第29-33页 |
4.4 违背类似事物类似处理的原理(与聚众斗殴罪转化规则的比较) | 第33-36页 |
4.4.1 转化犯 | 第33页 |
4.4.2 聚众斗殴罪的转化规则 | 第33-36页 |
5 结果加重犯中共同犯罪的认定规则 | 第36-43页 |
5.1 主观上要求对加重结果至少过失 | 第36-40页 |
5.1.1 过失系罪责要件,而非不法要件 | 第36-37页 |
5.1.2 过失通常表现为接受性过错 | 第37页 |
5.1.3 其他共犯的间接故意一般不能切断对行为人的过失谴责 | 第37-38页 |
5.1.4 主观上要求对加重结果可以预见 | 第38页 |
5.1.5 要求对因果关系的基本历程有预见可能性 | 第38-39页 |
5.1.6 认识到对共同行为创设的典型风险 | 第39-40页 |
5.2 客观上要求加重结果系共同的基本行为创设典型风险的实现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作者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