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CONTENTS | 第12-16页 |
图目录 | 第16-18页 |
表目录 | 第18-1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9-21页 |
1 绪论 | 第21-48页 |
1.1 水体中氨氮污染来源以及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1页 |
1.2 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1.2.1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简介 | 第21-26页 |
1.2.2 生物脱氮新工艺简介 | 第26-28页 |
1.3 厌氧氨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 第28-38页 |
1.3.1 厌氧氨氧化的起源 | 第29-31页 |
1.3.2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分子机理 | 第31-33页 |
1.3.3 厌氧氨氧化菌的生理学特性 | 第33-35页 |
1.3.4 厌氧氨氧化菌的种类 | 第35-36页 |
1.3.5 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 | 第36-38页 |
1.4 膜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 第38-46页 |
1.4.1 膜生物反应器的历史沿革 | 第38-39页 |
1.4.2 膜生物反应器的类型 | 第39-40页 |
1.4.3 膜生物反应器的技术特点 | 第40-41页 |
1.4.4 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 | 第41-46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46-48页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46-48页 |
2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48-55页 |
2.1 接种污泥 | 第48页 |
2.2 膜组件 | 第48页 |
2.3 进水水质 | 第48-49页 |
2.4 水质检测 | 第49页 |
2.5 微生物(污泥)检测 | 第49-54页 |
2.5.1 污泥性质 | 第49-50页 |
2.5.2 污泥表征 | 第50-54页 |
2.6 膜清洗步骤 | 第54-55页 |
3 完全搅拌混合式反应器富集培养厌氧氨氧化菌研究 | 第55-64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3.2.1 反应器及运行参数 | 第56-57页 |
3.2.2 接种物 | 第57页 |
3.2.3 分析步骤 | 第57页 |
3.2.4 Lawrence-McCarty模型及假设条件 | 第57-58页 |
3.3 结果 | 第58-62页 |
3.3.1 常规CSTR和CSTR-AnMBR的脱氮性能 | 第58-60页 |
3.3.2 常规CSTR和CSTR-AnMBR微生物的增长及表观产率 | 第60-62页 |
3.4 讨论 | 第62-63页 |
3.4.1 常规CSTR中的污泥流失 | 第62页 |
3.4.2 常规CSTR和CSTR-AnMBR中Anammox菌生长特性差异的因素 | 第62-63页 |
3.4.3 NO_2~--N浓度对Anammox反应的影响 | 第63页 |
3.5 小结 | 第63-64页 |
4 颗粒污泥Anammox-MBR性能研究 | 第64-78页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4.2.1 反应器及运行参数 | 第65-66页 |
4.2.2 接种物 | 第66页 |
4.2.3 分析步骤 | 第66页 |
4.2.4 比输入功率的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4.2.5 NO_2~--N降解动力学实验 | 第6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6页 |
4.3.1 Anammox颗粒污泥的形成 | 第67-70页 |
4.3.2 污泥颗粒化对膜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3 Anammox颗粒污泥的NO_2~--N降解动力学 | 第71-72页 |
4.3.4 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 第72-74页 |
4.3.5 促进Anammox污泥颗粒化的因素 | 第74-76页 |
4.4 小结 | 第76-78页 |
5 循环生物气曝气Anammox-MBR性能研究 | 第78-90页 |
5.1 引言 | 第7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8-80页 |
5.2.1 反应器及运行参数 | 第78-80页 |
5.2.2 接种物 | 第80页 |
5.2.3 批式试验 | 第80页 |
5.2.4 连续运行过程中样品分析步骤 | 第80页 |
5.3 结果 | 第80-86页 |
5.3.1 批式试验 | 第80-82页 |
5.3.2 循环生物气曝气对污泥性状以及膜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82-84页 |
5.3.3 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 第84-86页 |
5.4 讨论 | 第86-89页 |
5.4.1 循环生物气曝气条件下Anammox菌的活性 | 第86-87页 |
5.4.2 膜污染的成因 | 第87-88页 |
5.4.3 循环生物气曝气缓解膜污染的因素 | 第88-89页 |
5.5 小结 | 第89-90页 |
6 SHARON/Anammox-MBR工艺的启动及性能研究 | 第90-101页 |
6.1 引言 | 第90-91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91-92页 |
6.2.1 反应器及运行参数 | 第91-92页 |
6.2.2 接种物 | 第92页 |
6.2.3 AOB的氧半饱和常数和最大氧利用率 | 第9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0页 |
6.3.1 SHARON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性能 | 第92-96页 |
6.3.2 EGSB-AnMBR的启动及运行性能 | 第96-98页 |
6.3.3 SHARON/Anammox-MBR的启动及运行性能 | 第98-100页 |
6.4 小结 | 第100-101页 |
7 一体式CANON-EGSB-MBR脱氮新工艺性能研究 | 第101-114页 |
7.1 引言 | 第101-102页 |
7.2 材料与方法 | 第102-103页 |
7.2.1 反应器及运行参数 | 第102页 |
7.2.2 接种物 | 第102-103页 |
7.2.3 分析步骤 | 第103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3页 |
7.3.1 最佳曝气强度和上升流速的选取 | 第103-105页 |
7.3.2 空气曝气对膜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7.3.3 CANON颗粒的形成 | 第107-111页 |
7.3.4 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 第111-113页 |
7.4 小结 | 第113-114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8.1 结论 | 第114-115页 |
8.2 创新点 | 第115页 |
8.3 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8页 |
作者简介 | 第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