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生产线及加工中心简要介绍 | 第11-13页 |
1.3 机床结构优化和加工特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机床结构分析与优化 | 第14-16页 |
1.3.2 机床加工特性分析 | 第16-18页 |
1.4 论文主要完成工作 | 第18-20页 |
2 加工中心立柱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 第20-34页 |
2.1 加工中心立柱的静力分析 | 第20-24页 |
2.1.1 加工中心的受力分析 | 第21-23页 |
2.1.2 加工中心的静力分析 | 第23-24页 |
2.2 加工中心立柱的计算模态分析 | 第24-27页 |
2.2.1 自由模态分析 | 第25-26页 |
2.2.2 约束模态分析 | 第26-27页 |
2.3 加工中心立柱的试验模态分析 | 第27-33页 |
2.3.1 模态试验原理 | 第27-28页 |
2.3.2 模态试验方案 | 第28-29页 |
2.3.3 模态试验过程 | 第29-31页 |
2.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加工中心立柱的结构优化 | 第34-45页 |
3.1 结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3.2 基于密度法的拓扑优化 | 第34-38页 |
3.2.1 拓扑优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3.2.2 自由模态分析 | 第36-37页 |
3.2.3 立柱拓扑优化设定 | 第37页 |
3.2.4 立柱拓扑优化结果 | 第37-38页 |
3.3 基于相应面法的尺寸优化 | 第38-44页 |
3.3.1 响应面模型的构建 | 第38-43页 |
3.3.2 响应面模型的求解 | 第43页 |
3.3.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加工中心的切削稳定性研究 | 第45-63页 |
4.1 铣削颤振的动力学分析 | 第45-53页 |
4.1.1 动态切削厚度的计算 | 第45-47页 |
4.1.2 铣削动力学分析 | 第47-50页 |
4.1.3 颤振稳定域算法解析 | 第50-53页 |
4.2 刀具-主轴系统模态试验及数据处理 | 第53-56页 |
4.2.1 模态试验 | 第53-55页 |
4.2.2 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4.3 铣削力仿真实验 | 第56-61页 |
4.3.1 铣削力系数的辨识理论 | 第57页 |
4.3.2 铣削力仿真实验 | 第57-61页 |
4.3.3 数据处理 | 第61页 |
4.4 颤振稳定域分析叶瓣图的构建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稳定性评估 | 第63-75页 |
5.1 C_m和C_(mk)值计算方法 | 第63-67页 |
5.1.1 C_(pk)值分析 | 第63-66页 |
5.1.2 C_m和C_(mk)值分析 | 第66-67页 |
5.2 工件加工精度的数据采集 | 第67-70页 |
5.3 数据的C_(mk)分析 | 第70-74页 |
5.3.1 CI_2180圆孔直径C_(mk)分析 | 第70-72页 |
5.3.2 CI_2522圆孔直径C_(mk)分析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