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煤焦油性质及加氢轻质化概况 | 第12-16页 |
1.1.1 煤焦油的分类及来源 | 第12页 |
1.1.2 煤焦油的性质 | 第12-13页 |
1.1.3 煤焦油加氢轻质化概况 | 第13-14页 |
1.1.4 煤焦油加氢轻质化技术方案 | 第14-16页 |
1.2 煤焦油含氮组分及加氢脱氮反应 | 第16-20页 |
1.2.1 煤焦油含氮组分分析 | 第16页 |
1.2.2 加氢脱氮反应 | 第16-20页 |
1.3 煤焦油加氢精制催化剂概述 | 第20-26页 |
1.3.1 煤焦油加氢催化剂级配方式 | 第20-21页 |
1.3.2 煤焦油加氢脱氮催化剂的作用与特点 | 第21-22页 |
1.3.3 过渡金属硫化物加氢催化剂 | 第22-26页 |
1.4 论文选题依据 | 第26-2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8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30页 |
2.2.1 催化剂载体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2 浸渍液的配制 | 第29页 |
2.2.3 催化剂NiMo/Al_2O_3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 催化剂表征 | 第30页 |
2.3.1 氮气物理吸附 | 第30页 |
2.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0页 |
2.3.3 H_2-TPR | 第30页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0页 |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 第30页 |
2.4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30-32页 |
2.4.1 反应条件及评价装置 | 第30-31页 |
2.4.2 催化剂硫化方法 | 第31页 |
2.4.3 产物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54页 |
3.1 载体种类对NIMO/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32-37页 |
3.1.1 不同种类载体及对应NiMo/Al_2O_3催化剂氮气物理吸附 | 第32-35页 |
3.1.2 不同种类载体及对应NiMo/Al_2O_3催化剂的XRD谱图 | 第35-36页 |
3.1.3 不同种类载体对应NiMo/Al_2O_3催化剂的UV-Vis谱图 | 第36-37页 |
3.1.4 不同种类载体对应NiMo/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脱氮能力 | 第37页 |
3.1.5 小结 | 第37页 |
3.2 助剂F对NIMO/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37-44页 |
3.2.1 不同含量F改性对应样品的氮气物理吸附 | 第38-40页 |
3.2.2 不同含量F改性对应样品的XRD分析 | 第40-41页 |
3.2.3 不同含量F改性对应样品的还原性能 | 第41-42页 |
3.2.4 不同含量F改性对应样品的UV-Vis | 第42页 |
3.2.5 不同含量F改性对应催化剂的加氢脱氮性能 | 第42-43页 |
3.2.6 小结 | 第43-44页 |
3.3 助剂EDTA对NiMo/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氮活性的影响 | 第44-52页 |
3.3.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45页 |
3.3.2 添加不同含量EDTA对样品孔特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3 添加不同含量EDTA对应样品的XRD谱图 | 第47-48页 |
3.3.4 添加不同含量EDTA对样品的活性相分散的影响 | 第48-50页 |
3.3.5 添加不同含量EDTA对应催化剂的加氢脱氮活性 | 第50-51页 |
3.3.6 小结 | 第51-52页 |
3.4 SDDN-12的加氢脱氮性能 | 第52-54页 |
3.4.1 低氮含量下SDDN-12的加氢脱氮性能 | 第52页 |
3.4.2 高氮含量下SDDN-12的加氢脱氮性能 | 第52-53页 |
3.4.3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