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1 风险矩阵法 | 第13页 |
1.2.2 Borda法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3-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第2章 风险矩阵评估方法体系及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概述 | 第17-21页 |
2.1 风险矩阵评估方法体系的涵义及特点 | 第17页 |
2.2 风险矩阵评估方法体系的基本思想 | 第17页 |
2.3 商业银行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涵义及特点 | 第17-18页 |
2.4 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的涵义及特点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方法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1-25页 |
3.1 中行沈阳中山支行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现存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3.2 中行地产信贷项目采用风险矩阵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3.2.1 是解决中行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手段现存问题的需要 | 第22页 |
3.2.2 是解决房地产业萎靡面临风险问题的需要 | 第22-23页 |
3.2.3 是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要求的客观需要 | 第23页 |
3.3 中行中山支行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手段改进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4章 基于风险矩阵的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 第25-31页 |
4.1 风险矩阵方法体系在其它行业的应用情况分析 | 第25页 |
4.2 风险矩阵方法体系基本思想及功能 | 第25-27页 |
4.3 中行沈阳中山支行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7-28页 |
4.4 中行中山支行龙海地产信贷项目风险矩阵方法体系选择 | 第28-29页 |
4.4.1 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 第28页 |
4.4.2 风险矩阵方法的优势 | 第28-2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5章 基于风险矩阵龙海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 | 第31-41页 |
5.1 龙海地产信贷项目的总体情况 | 第31-32页 |
5.2 基于传统评估方法对龙海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 | 第32-34页 |
5.3 基于风险矩阵的龙海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方法体系设计 | 第34-40页 |
5.3.1 龙海地产信贷项目风险矩阵设计 | 第34-36页 |
5.3.2 龙海地产信贷项目风险集的选定 | 第36页 |
5.3.3 龙海地产信贷项目风险影响量化值和风险发生概率的赋值 | 第36页 |
5.3.4 龙海地产信贷项目风险等级量化值的确定 | 第36-37页 |
5.3.5 龙海地产信贷项目同级风险重要性排序 | 第37-38页 |
5.3.6 龙海地产信贷项目风险权重的确定 | 第38-39页 |
5.3.7 龙海地产信贷项目总体风险等级和预期违约概率 | 第39-40页 |
5.4 龙海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结论 | 第4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6章 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应用条件及配套制度 | 第41-43页 |
6.1 基于风险矩阵的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条件 | 第41页 |
6.2 基于风险矩阵的地产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的配套制度 | 第41-42页 |
6.2.1 建立信贷风险政策制度体系 | 第41页 |
6.2.2 完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6.2.3 完善项目风险分析管理思路 | 第42页 |
6.2.4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信贷员工团队 | 第4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3-4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