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图目录 | 第9-10页 |
表目录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理论回顾 | 第17-33页 |
2.1 独立董事制度法规的演进 | 第17-20页 |
2.1.1 关于独立董事制度政策法规演进 | 第17-18页 |
2.1.2 有关董事会组成规则规定的发展 | 第18-19页 |
2.1.3 独立董事参与会议的规定 | 第19页 |
2.1.4 独立董事兼职数的规定 | 第19-20页 |
2.2 关于独立董事独立性理论演进分析 | 第20-22页 |
2.2.1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3 立足网络嵌入视角下分析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研究 | 第22-26页 |
2.3.1. 连锁董事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3.2. 网络嵌入视角下独立董事作用研究 | 第23-26页 |
2.4 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绩效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31页 |
2.4.1 独立董事规模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 第26-28页 |
2.4.2 独立董事背景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 第28页 |
2.4.3 独立董事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 第28-30页 |
2.4.4 灰色董事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 第30页 |
2.4.5 独立董事发表独立意见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 第30-31页 |
2.5 研究述评 | 第31-33页 |
3. 独立董事梯度嵌入企业网络过程分析 | 第33-41页 |
3.1 独立董事规则嵌入案例 | 第33-35页 |
3.1.1 企业简介 | 第33页 |
3.1.2 事件简介 | 第33-34页 |
3.1.3 独立董事简介 | 第34页 |
3.1.4 案例点评 | 第34-35页 |
3.2 独立董事能力嵌入案例 | 第35-37页 |
3.2.1 企业简介 | 第35-36页 |
3.2.2 事件简介 | 第36页 |
3.2.3 独立董事简介 | 第36页 |
3.2.4 案例点评 | 第36-37页 |
3.3 独立董事网络嵌入案例 | 第37-41页 |
3.3.1 企业简介 | 第37-38页 |
3.3.2 事件简介 | 第38-39页 |
3.3.3 独立董事简介 | 第39页 |
3.3.4 案例点评 | 第39-41页 |
4. 梯度嵌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与研究设计 | 第41-57页 |
4.1 独立董事“梯度嵌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41-43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43-53页 |
4.2.1 独立董事规则嵌入 | 第43-44页 |
4.2.2 独立董事能力嵌入 | 第44-51页 |
4.2.3 独立董事网络嵌入 | 第51-53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53-57页 |
4.3.1 变量定义与描述 | 第53-55页 |
4.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5-57页 |
5. 实证检验 | 第57-81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57-58页 |
5.2 相关分析 | 第58-60页 |
5.3 回归分析 | 第60-73页 |
5.3.1 企业中独立董事梯度嵌入对托宾Q的影响 | 第60-64页 |
5.3.2 独立董事梯度嵌入对企业每股收益(EPS)的影响 | 第64-69页 |
5.3.3 独立董事梯度嵌入对企业总资产收益率(ROA)的影响 | 第69-73页 |
5.3.4 稳健性检验 | 第73页 |
5.4 实证结论 | 第73-76页 |
5.5 对策分析 | 第76-81页 |
5.5.1 在聘任独立董事过程中注重“量”的积累与“质”的耕耘并重 | 第76-78页 |
5.5.2 独立董事层面:个人能力与工作角色要相匹配 | 第78-79页 |
5.5.3 立足中国公司治理转型的时代背景审视独立董事制度的演进 | 第79-81页 |
6.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 第81-84页 |
6.1 结论 | 第81-83页 |
6.2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讨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