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

从大国崛起到强国霸权--美国话语权的国际传播与影响研究

论文创新点第5-6页
目录第6-10页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引言第13-25页
    1.1 选题的缘起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2页
        1.2.1 国外关于话语权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2 国内关于话语权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 主要研究方法第22-23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22页
        1.3.2 案例分析法第22-23页
        1.3.3 比较分析法第23页
        1.3.4 话语分析法第23页
    1.4 既有研究不足与本文创新之处第23-25页
2 话语权:内涵、运用与异化第25-57页
    2.1 话语权的概念与内涵第25-34页
        2.1.1 话语第25-27页
        2.1.2 权力(权利)第27-31页
        2.1.3 话语权第31-33页
        2.1.4 国际话语权第33-34页
    2.2 话语权的多重特征第34-43页
        2.2.1 软权力的重要表现形式第34-36页
        2.2.2 意识形态的语义载体第36-38页
        2.2.3 国际舆论导向的工具第38-41页
        2.2.4 文化影响力的外化形态第41-43页
    2.3 话语权的传播作用模式第43-50页
        2.3.1 单向表达模式第44-45页
        2.3.2 强制顺从模式第45-47页
        2.3.3 吸引同化模式第47-50页
    2.4 话语权的异化现象:话语霸权第50-57页
        2.4.1 霸权与话语霸权第50-52页
        2.4.2 话语霸权的典型特质第52-54页
        2.4.3 话语霸权的形成条件第54-55页
        2.4.4 话语霸权的多重危害第55-57页
3 美国崛起进程与国际话语传播实践第57-76页
    3.1 从“门罗宣言”到“门户开放”,美国国际话语影响初现端倪第57-66页
        3.1.1 “门罗宣言”——美国争夺美洲霸权的国际话语盾牌第58-62页
        3.1.2 “反殖民化”——美国推进殖民扩张的国际话语旗帜第62-64页
        3.1.3 “门户开放”——美国跻身世界瓜分进程的国际话语标志第64-66页
    3.2 一战后提出“威尔逊主义”,美国争夺国际话语霸权的首度尝试第66-71页
        3.2.1 美国实力飙升,国际话语霸权基础初步建立第66-68页
        3.2.2 老牌帝国受挫,国际话语格局转变契机隐现第68-69页
        3.2.3 威尔逊主义出炉,美国谋求国际话语主导权的首度努力第69-71页
    3.3. 战后重塑世界,美国国际话语霸权全面确立第71-76页
        3.3.1 金融、战乱,美国化“危”为“机”第71-72页
        3.3.2 中立、租借,话语天平向美倾斜第72-73页
        3.3.3 战而胜之,美国站上国际话语巅峰第73-74页
        3.3.4 主导构建新秩序,美国话语霸权正式确立第74-76页
4 美国话语传播的思想基础第76-88页
    4.1 宗教意味的普世价值第76-80页
        4.1.1 美国普世价值观的主要内涵第77-78页
        4.1.2 “普世价值”的国际话语权实质第78-80页
    4.2 实用主义的处世哲学第80-83页
        4.2.1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体系第81-82页
        4.2.2 实用主义对国际话语权的作用第82-83页
    4.3 引领世界的创新理论第83-88页
        4.3.1 强大的思想库是国际话语权的学术根基第84-86页
        4.3.2 充足的多领域人才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支撑第86-88页
5 美国话语传播的实践资本第88-105页
    5.1 保持创新优势,始终保持话语传播技术资本第88-93页
        5.1.1 技术创新为美国话语权传播提供独有的资源供给第88-91页
        5.1.2 美国国际话语权随着技术实力同步成长第91-93页
    5.2 顺应时代变迁,充分利用话语传播环境资本第93-96页
        5.2.1 时代变迁是美国国际话语权成长的原动力第93-95页
        5.2.2 国际格局调整是决定美国国际话语权的外部助力第95-96页
    5.3 完善制度建设,构建话语传播法理资本第96-100页
        5.3.1 权力霸权向制度霸权的变迁第96-98页
        5.3.2 霸权制度为美国国际话语权提供合法性支持第98-100页
    5.4 深挖传统优势,有效转化话语传播文化资本第100-105页
        5.4.1 文化是美国国际话语权的源泉第100-102页
        5.4.2 文化输出是美国国际话语权的推动力第102-105页
6 美国话语权传播的策略手段第105-120页
    6.1 积极创新话语概念,着力垄断话语诠释权第105-110页
        6.1.1 创设美式话语体系,批量生产话语概念第106-108页
        6.1.2 着力加强主导地位,垄断话语解释权第108-110页
    6.2 长期坚持强大资金投入,努力夺控技术优势第110-112页
        6.2.1 强大的资金支持确保了充足的理论和人才储备第110-111页
        6.2.2 一流的硬件水平确保了美国在话语技术上的领先优势第111-112页
    6.3 发挥舆论攻击优势,建立话语遮盖效应第112-115页
        6.3.1 高度发达的商业传媒是建立话语遮断的重要基础第112-114页
        6.3.2 英语为主要载体的强势语言输出为建立话语遮断提供助力第114-115页
    6.4 借壳美式生活方式,推动话语时尚传播第115-120页
        6.4.1 社会层面:宣扬追求利润的自由市场主义理念第115-117页
        6.4.2 个体层面:鼓吹追求成功与享受的个人主义第117-120页
7 中美国际话语权博弈:挑战与对策第120-144页
    7.1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发展历程第120-126页
        7.1.1 战争年代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努力第120-122页
        7.1.2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话语权的初步形成第122-124页
        7.1.3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话语权的发展第124-126页
    7.2 中国在中美国际话语权竞争中面临的挑战第126-133页
        7.2.1 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对称话语权抗衡第126-128页
        7.2.2 规则制定和运用的不平等第128-129页
        7.2.3 中国国际议题设定能力受到限制和排斥第129页
        7.2.4 美国形塑的“中国危险话语”第129-133页
    7.3 因应美国国际话语霸权的思路与对策第133-144页
        7.3.1 制定国家话语权战略第133-135页
        7.3.2 借助公共外交话语平台第135-138页
        7.3.3 强化媒体话语权能量释放第138-141页
        7.3.4 提升国际公关策略的运用水平第141-144页
8 结语第144-14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47-155页
科研成果目录第155-156页
后记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法视野下的国家民主治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网络字幕组文化研究--基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