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法理论论文

国际法视野下的国家民主治理问题研究

论文创新点第5-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引言第14-2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5-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3页
        1.3.1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2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4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3-25页
        1.4.1 基本思路第23-24页
        1.4.2 研究的方法第24-25页
2 国家民主治理问题在冷战结束前的国际法中的地位第25-43页
    2.1 民主的涵义第25-30页
        2.1.1 词源意义上的民主第25-28页
        2.1.2 代议制民主第28-29页
        2.1.3 大众参与式民主第29-30页
    2.2 冷战结束前国际法对国家民主治理问题的中立态度第30-37页
        2.2.1 国际法学家的看法第31页
        2.2.2 联合国对会员国民主治理的中立态度第31-35页
        2.2.3 政府承认中对国家民主治理的中立立场第35-36页
        2.2.4 对国家民主治理问题保持中立的例外第36-37页
    2.3 对国家民主治理保持中立的原因第37-43页
        2.3.1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第37-39页
        2.3.2 价值多元主义对国际法的影响第39-41页
        2.3.3 民主获得推崇的历史并不长第41-43页
3 冷战结束后国家民主治理问题进入国际法范畴的表现第43-77页
    3.1 联合国促进国家民主治理的文件与活动第43-57页
        3.1.1 联合国大会的决议第43-47页
        3.1.2 联合国首脑会议的通过的文件第47页
        3.1.3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的文件第47-50页
        3.1.4 《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第25号一般性意见:第25条》第50-52页
        3.1.5 联合国促进民主的活动第52-56页
        3.1.6 联合国在海地的“恢复民主”的行动第56-57页
    3.2 区域性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的民主促进工作第57-70页
        3.2.1 概述第57-58页
        3.2.2 欧洲范围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民主促进工作第58-66页
        3.2.3 美洲国家组织的民主促进工作第66-68页
        3.2.4 非洲范围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民主促进工作第68-70页
    3.3 全球性的政府间民主运动与组织第70-77页
        3.3.1 新的民主政体或恢复民主的政体国际会议第70-72页
        3.3.2 民主政体共同体第72-74页
        3.3.3 各国议会联盟第74-76页
        3.3.4 国际民主和选举援助学会第76页
        3.3.5 世界人权会议第76-77页
4 对国家民主治理问题在国际法中的地位的理论争论第77-114页
    4.1 民主治理规范论的主要主张第77-81页
        4.1.1 民主治理规范论的提出第77-78页
        4.1.2 民主治理规范论的内容第78-80页
        4.1.3 民主治理规范的执行第80页
        4.1.4 民主治理规范论对传统的国际法规则的冲击第80-81页
    4.2 民主治理规范的法律地位的论证第81-84页
        4.2.1 弗兰克的论证第81-83页
        4.2.2 福克斯的论证第83页
        4.2.3 塞尔纳的论证第83-84页
        4.2.4 其他一些学者的论证第84页
    4.3 民主治理规范的正当性的论证第84-87页
        4.3.1 民主和平论的论证视角第84-85页
        4.3.2 斯劳特的论证第85-86页
        4.3.3 特松的论证第86-87页
    4.4 欧美学者对民主治理规范论的质疑第87-114页
        4.4.1 对自决权创造了民主治理的权利的说法的质疑第87-90页
        4.4.2 对人权的国际文件作为民主权利的来源的说法的质疑第90-96页
        4.4.3 对把选举援助作为存在民主治理规范的证据的质疑第96-97页
        4.4.4 对区域性国际法中存在民主治理规范的说法的质疑第97-100页
        4.4.5 对民主治理规范的低度民主性质与正当性的质疑第100-107页
        4.4.6 民主治理规范论的衰落第107-114页
5 促进国家的民主治理是国际法的一项新的价值取向第114-134页
    5.1 促进作为价值取向而非法律规范的民主第114-118页
        5.1.1 促进国家的民主治理不是一项国际法律规范第114-115页
        5.1.2 促进国家的民主治理是国际法新的价值取向第115-117页
        5.1.3 促进国家民主治理的价值取向在国际法众价值取向中的地位第117-118页
    5.2 武力强制推行民主价值的不合法与不可行第118-129页
        5.2.1 武力推行民主的例子第118页
        5.2.2 学者对武力推行民主的合法性的争论第118-120页
        5.2.3 武力推行民主价值的非法性第120-126页
        5.2.4 武力推行民主价值的不可行第126-129页
    5.3 以平等主义方式促进国际法的民主价值的实现第129-134页
        5.3.1 促进民主做法上的等级主义的普遍主义第129-131页
        5.3.2 促进民主做法上的平等主义的普遍主义第131-132页
        5.3.3 平等主义的促进国家民主治理做法上的典范——联合国第132-134页
6 中国与国家民主治理问题第134-145页
    6.1 中国对国家民主治理问题的态度第134-138页
        6.1.1 中国不赞同将不成熟的民主权利的概念纳入国际法的范畴第134-135页
        6.1.2 中国认同国际法的民主价值取向第135-136页
        6.1.3 中国的态度的国际法依据第136-138页
    6.2 中国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第138-140页
        6.2.1 中国的不赞同表明对“民主的权利”并不存在法律确信的共识第138-139页
        6.2.2 中国的认同使“国际法促进国家民主治理的价值取向”具有真正的普遍性第139-140页
        6.2.3 中国的态度对国家民主治理问题的未来发展的可能影响第140页
    6.3 在增进国际法的民主价值上中国可有所作为的几个方面第140-145页
        6.3.1 积极推进《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早日批准第140-141页
        6.3.2 适当调整对外援助的指导原则第141-143页
        6.3.3 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新的发展第143-145页
结论以多样性民主、内生性民主的理念为指导促进国际法的民主价值第145-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57-158页
后记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投资协定中的劳工权保护问题研究
下一篇:从大国崛起到强国霸权--美国话语权的国际传播与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