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公司法律形态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3页
绪论第16-29页
    一、 问题的缘起第16-18页
    二、 研究的现实依据和意义第18-20页
    三、 理论研究综述第20-26页
    四、 本文的研究进路与创新之处第26-29页
第一章 公司法律形态的逻辑基础第29-52页
    第一节 公司法人人格的解读第29-40页
        一、 公司的法人本质第29-31页
        二、 公司法人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的关系第31-36页
        三、 公司法人人格内涵的界定第36-38页
        四、 独立人格要素的重新认识第38-40页
    第二节 公司社团理论的修正第40-52页
        一、 公司的社团特性第40-44页
        二、 一人公司对社团性的挑战第44-48页
        三、 社团本质属性之于公司的否定第48-50页
        四、 团体组织要素的重新认识第50-52页
第二章 公司法律形态的历史演进第52-90页
    第一节 西方公司法律形态的历史变迁第52-66页
        一、 公司雏形:古罗马时期至 15 世纪第52-56页
        二、 近代公司:15 世纪至 19 世纪末期第56-62页
        三、 现代公司:19 世纪末期至今第62-66页
    第二节 我国公司法律形态的历史沿革第66-78页
        一、 近代公司:新中国成立以前第66-73页
        二、 现代公司:新中国成立以后第73-78页
    第三节 公司法律形态演进的动力机制第78-90页
        一、 商业实践与法律制度的矛盾运动第78-81页
        二、 客观必然与主观能动的有机结合第81-84页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合力作用第84-90页
第三章 公司法律形态的分类模式第90-134页
    第一节 以治理结构区分为主的公司法律形态分类模式第90-101页
        一、 英国公司法律形态分类模式第90-96页
        二、 美国公司法律形态分类模式第96-101页
    第二节 以责任形式区分为主的公司法律形态分类模式第101-119页
        一、 法国公司法律形态分类模式第102-105页
        二、 德国公司法律形态分类模式第105-110页
        三、 日本公司法律形态分类模式第110-116页
        四、 韩国公司法律形态分类模式第116-119页
    第三节 不同公司法律形态分类模式的比较与启示第119-134页
        一、 不同公司法律形态分类模式的差异第120-123页
        二、 公司法律形态体系与公司法的立法结构第123-125页
        三、 公司法律形态体系与公司法的规范配置第125-127页
        四、 公司法律形态多样化发展的必然性第127-129页
        五、 公司法律形态的制度移植与本土化问题第129-134页
第四章 公司法律形态设定的理念与原则第134-169页
    第一节 公司法律形态设定的基本理念第134-147页
        一、 基于自由主义的公司个人论第134-137页
        二、 基于社群主义的公司社会论第137-140页
        三、 公司个人论与公司社会论的辨证关系第140-142页
        四、 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的考量第142-147页
    第二节 公司法律形态设定的基本原则第147-169页
        一、 效益优先原则第148-153页
        二、 有限自治原则第153-158页
        三、 区分设计原则第158-163页
        四、 动态回应原则第163-169页
第五章 我国公司法律形态体系的审视与思考第169-217页
    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律形态的基本类别第169-191页
        一、 有限责任公司第169-173页
        二、 一人公司第173-176页
        三、 国有独资公司第176-180页
        四、 股份有限公司第180-184页
        五、 上市公司第184-188页
        六、 外商投资公司第188-191页
    第二节 我国公司法律形态体系存在的问题第191-207页
        一、 公司法律形态的区分度不强第192-195页
        二、 公司法律形态的类型化过严第195-199页
        三、 公司法律形态的效益性受制第199-204页
        四、 公司法律形态的系统性未足第204-207页
    第三节 我国特殊企业形态的公司定位分析第207-217页
        一、 股份合作制企业第208-212页
        二、 合作社第212-217页
第六章 我国公司法律形态改革的图景展望第217-259页
    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律形态改革的总体环境第217-229页
        一、 改革背景:从市场“基础论”到市场“决定论”第217-220页
        二、 改革主题:制度竞争与发展第220-224页
        三、 改革手段:法律移植与创新第224-229页
    第二节 我国公司法律形态改革的基础命题第229-245页
        一、 公司形态立法的示范化第229-233页
        二、 公司形态法定的柔性化第233-239页
        三、 公司形态区分的结构化第239-245页
    第三节 我国公司法律形态改革的具体构想第245-259页
        一、 统一公司形态立法,还原公司法的私法属性第245-248页
        二、 立足于实质性区分,进行系统式形态资源整合第248-252页
        三、 扩大一人公司范畴,加强治理结构与形态功能的契合第252-255页
        四、 设置常态的检讨委员会,增设独立的商事审判庭第255-259页
参考文献第259-272页
后记第272-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73-274页

论文共2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下一篇:城市社会弱势群体居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