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观测预报论文--地震前兆与地震机理论文

基于发震断裂位移的强震区区域地应力场演化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3页
        1.2.1 活动断裂位移特征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地壳变形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3 区域应力场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4 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22页
        1.2.5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2-23页
    1.3 论文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1.3.1 研究思路第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3 技术总路线第24-25页
第2章 龙门山区域地质概况第25-39页
    2.1 区域构造环境第25-26页
    2.2 区域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第26-27页
    2.3 龙门山地区地层岩性第27-30页
    2.4 龙门山地区的地质构造第30-32页
    2.5 龙门山区域动力背景第32-33页
    2.6 龙门山区域活动断裂情况第33-38页
    2.7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龙门山地区汶川地震前后地应力场、区域位移特征第39-53页
    3.1 龙门山区域汶川地震前后地应力实测数据及分布特征第39-42页
        3.1.1 龙门山区域汶川地震前后地应力基本特征对比第39-40页
        3.1.2 龙门山断裂带现今区域应力场基本特征第40-42页
    3.2 龙门山区域汶川地震断裂位移特征第42-47页
        3.2.1 汶川地震断裂总体表现第42-44页
        3.2.2 汶川地震主干断裂位移特征第44-46页
        3.2.3 汶川地震断裂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特征第46-47页
    3.3 龙门山汶川地震区域 GPS 速度场特征第47-51页
        3.3.1 地震前龙门山 GPS 速度场运动情况第47-49页
        3.3.2 青藏东部及领区地壳运动速度矢量特征第49-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基于龙门山断裂位移的区域应力场模拟研究第53-80页
    4.1 研究区域模型的建立第53-55页
        4.1.1 基本假设第54页
        4.1.2 几何模型第54页
        4.1.3 地质模型第54-55页
    4.2 数值模拟技术路线说明第55-56页
    4.3 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第56-59页
        4.3.1 材料参数第56-57页
        4.3.2 边界条件及荷载第57-59页
    4.4 数值模型结果验证及分析第59-75页
        4.4.1 地震前应力场模拟结果验证及分析第59-67页
        4.4.2 地震后应力场模拟结果验证及分析第67-75页
    4.5 地震前后龙门山区域应力场变化规律第75-78页
        4.5.1 地震前后研究区速度矢量和最大主应力方向变化规律第75-78页
        4.5.2 地震前后最大主应力大小变化规律第78页
        4.5.3 地震前后剪切应变率特征变化规律第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地震区地应力突变的工程效应研究第80-93页
    5.1 地质模型背景第80-81页
    5.2 Interface 接触界面的基本理论第81-82页
    5.3 研究区域模型第82-84页
        5.3.1 基本假设第82页
        5.3.2 几何模型第82-83页
        5.3.3 材料参数第83页
        5.3.4 边界条件及荷载第83-84页
    5.4 发震断裂上、下盘地应力突变特征第84-87页
        5.4.1 区域地震前后位移特征对比分析第84-85页
        5.4.2 区域地震前后主应力特征对比分析第85-87页
    5.5 断层上盘和下盘同一测点地应力突变特征第87-90页
        5.5.1 断层上盘同一测点地应力突变特征第87-88页
        5.5.2 断层下盘同一测点地应力释放与突变特征第88-90页
    5.6 区域断层对其附近地应力的影响研究第90-92页
    5.7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与展望第93-96页
    主要成果第93-95页
    有待于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西藏怒江松塔水电站坝址区中缓倾角裂隙成因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