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贝类氨基酸 | 第12-15页 |
·贝类的氨基酸组成 | 第12页 |
·氨基酸的评价指标 | 第12-13页 |
·影响贝类氨基酸组成的因素 | 第13-14页 |
·贝类氨基酸的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贝类脂肪酸 | 第15-18页 |
·贝类的脂肪酸组成 | 第15页 |
·脂肪酸的营养功能 | 第15-16页 |
·影响贝类脂肪酸组成的因素 | 第16-17页 |
·脂肪酸的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贝类重金属 | 第18-21页 |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8-19页 |
·贝类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研究计划的基本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贝类中氨基酸及其质量评价 | 第22-37页 |
·前言 | 第2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样品处理 | 第23-24页 |
·氨基酸衍生方法 | 第24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4页 |
·贝类氨基酸评价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7页 |
·水解条件的选择 | 第24-25页 |
·衍生剂用量对衍生效率的影响 | 第25页 |
·衍生化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25页 |
·衍生反应缓冲液pH 的选择 | 第25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5页 |
·流动相pH 的选择 | 第25页 |
·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25-26页 |
·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 | 第26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26-27页 |
·贝类氨基酸质量评价 | 第27-32页 |
·不同品种的贝样氨基酸质量评价 | 第27-30页 |
·不同月份的贝样氨基酸质量评价 | 第30-32页 |
·不同海域贝样氨基酸质量评价 | 第32页 |
·扇贝样品在氨基酸方面的组织差异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7页 |
第三章 GC-MS 联用方法检测贝类产品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质量评价 | 第37-50页 |
·前言 | 第3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7-38页 |
·色谱条件 | 第38页 |
·GC 分析条件 | 第38页 |
·MS 分析条件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38页 |
·样品甲酯化 | 第38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38-39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1页 |
·料液比的选择 | 第39页 |
·提取时间的选择 | 第39页 |
·甲酯化试剂的选择 | 第39-40页 |
·甲酯化时间和温度的选择 | 第40页 |
·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40-41页 |
·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 | 第41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41页 |
·贝类脂肪酸的质量评价 | 第41-49页 |
·不同品种的贝样脂肪酸质量评价 | 第42-43页 |
·不同月份贝样脂肪酸质量评价 | 第43-44页 |
·不同海域贝样脂肪酸质量评价 | 第44-48页 |
·扇贝样品在脂肪酸方面的组织差异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贝类产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及其质量评价 | 第50-63页 |
·前言 | 第50-5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1-53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5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1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51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51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51-52页 |
·评价指标及标准 | 第52-53页 |
·贝类重金属含量分析 | 第53-62页 |
·重金属含量的种间差异 | 第53-55页 |
·不同月份贝样重金属含量变化 | 第55-60页 |
·不同海域贝类重金属含量分析 | 第60-61页 |
·扇贝重金属含量的组织差异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 | 第69-105页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05-106页 |
作者简历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