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26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1.1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0-21页 |
2.1.2 组织结构扁平化理论 | 第21-22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2.2.1 实施“省直管县”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 | 第22-23页 |
2.2.2 改革取得的成效 | 第23-24页 |
2.2.3 对改革的不同声音 | 第24页 |
2.2.4 改革的意见建议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省直管县”改革进展情况 | 第26-32页 |
3.1 国内“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 第26-28页 |
3.2 山东“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及“扩权强县”的探索 | 第28-32页 |
第四章 “省直管县”改革效果假想与实践检验 | 第32-55页 |
4.1 改革效果假想 | 第32-33页 |
4.1.1 财政收入增长假想 | 第32页 |
4.1.2 财政支出增长假想 | 第32页 |
4.1.3 省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假想 | 第32-33页 |
4.1.4 市级财政扶持力度减弱假想 | 第33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33-40页 |
4.2.1 双重差分方法 | 第33-37页 |
4.2.2 双重差分方法适用性检验 | 第37-40页 |
4.3 实践检验 | 第40-55页 |
4.3.1 假想H1:收入增长假想的检验 | 第40-43页 |
4.3.2 假想H2:支出增长假想的检验 | 第43-46页 |
4.3.3 假想H3:省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假想的检验 | 第46-47页 |
4.3.4 假想H4:市级财政扶持力度减弱假想的检验 | 第47-50页 |
4.3.5 “省直管县陷阱”的存在 | 第50-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5-60页 |
5.1 客观评价“省直管县”改革对县级财政的促进作用 | 第55页 |
5.1.1 促进了县级财政收入的增长,为县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供了保障 | 第55页 |
5.1.2 省县沟通渠道的建立为改善县乡财政困难打开了新的窗户 | 第55页 |
5.2 正视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55-57页 |
5.2.1 县乡财政困境依然存在 | 第56页 |
5.2.2 市级财政帮扶意愿的减弱使县乡财政保障能力的提高受到不利影响 | 第56页 |
5.2.3 “省直管县陷阱”的存在,导致在现阶段全面推行改革存在困难 | 第56-57页 |
5.3 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5.3.1 改革不能一刀切,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时推进 | 第57页 |
5.3.2 进一步理顺事权与财权的关系 | 第57-58页 |
5.3.3 推进行政区划和行政体制改革 | 第58页 |
5.3.4 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协调能力建设 | 第58-59页 |
5.3.5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