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效应研究

目录第4-6页
CONTENTS第6-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1-12页
        1.2.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与不足第12-14页
        1.3.1 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2-13页
        1.3.2 创新点第13页
        1.3.3 研究不足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20页
    2.1 关于影子银行的研究综述第14-17页
        2.1.1 关于影子银行概念的文献综述第14-16页
        2.1.2 关于影子银行监管的文献综述第16-17页
    2.2 关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研究综述第17-18页
    2.3 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综述第18-20页
第3章 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理论导入第20-30页
    3.1 影子银行的理论导入第20-24页
        3.1.1 影子银行的产生第20-21页
        3.1.2 影子银行的运作过程第21-22页
        3.1.3 影子银行的特点第22-24页
    3.2 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理论阐述第24-27页
        3.2.1 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概念第24-25页
        3.2.2 关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经典理论第25-27页
    3.3 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析第27-30页
        3.3.1 影子银行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渠道第27-28页
        3.3.2 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系第28-30页
第4章 我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概述第30-47页
    4.1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概述第30-42页
        4.1.1 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第30-34页
        4.1.2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第34-38页
        4.1.3 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测度第38-42页
    4.2 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概述第42-47页
        4.2.1 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衡量指标第42-43页
        4.2.2 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测度分析第43-47页
第5章 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7-52页
    5.1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第47-49页
    5.2 实证分析第49-52页
        5.2.1 模型构建第49-50页
        5.2.2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50页
        5.2.3 回归结果分析第50-52页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2-56页
    6.1 结论第52-53页
    6.2 政策建议第53-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模式研究
下一篇:“省直管县”改革对县级财政预算收支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