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探望权及其强制执行的基本机理 | 第13-22页 |
1.1 探望权立法现状 | 第13-17页 |
1.1.1 探望权的本源和性质 | 第13-14页 |
1.1.2 探望权的主体 | 第14-16页 |
1.1.3 探望权的内容 | 第16页 |
1.1.4 探望权的行使方式 | 第16-17页 |
1.2 探望权强制执行的原理 | 第17-22页 |
1.2.1 探望权强制执行的执行标的 | 第17-18页 |
1.2.2 探望权强制执行的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1.2.3 探望权强制执行的执行特点 | 第19-20页 |
1.2.4 探望权的执行方式 | 第20-22页 |
第2章 探望权执行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 第22-27页 |
2.1 探望权执行困境 | 第22-23页 |
2.1.1 探望权内容细化程度难把握 | 第22页 |
2.1.2 被执行人或其亲属不予协助 | 第22页 |
2.1.3 被探望者拒绝探望 | 第22-23页 |
2.1.4 执行尺度把握难 | 第23页 |
2.2 探望权执行困境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2.2.1 传统因素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2 现实因素的影响 | 第24页 |
2.2.3 自身因素的制约 | 第24页 |
2.2.4 探望权的滥用 | 第24-25页 |
2.2.5 立法上的不完善 | 第25页 |
2.2.6 执行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5页 |
2.2.7 执行违规成本低 | 第25页 |
2.2.8 法官自身素质存疑 | 第25-27页 |
第3章 国外探望权执行制度比较 | 第27-31页 |
3.1 美国 | 第27页 |
3.2 英国 | 第27-28页 |
3.3 澳大利亚 | 第28页 |
3.4 德国 | 第28-29页 |
3.5 法国 | 第29页 |
3.6 制度比较与可借鉴之处 | 第29-31页 |
第4章 完善探望权强制执行制度几点构想 | 第31-38页 |
4.1 立法规制的补充完善 | 第31-35页 |
4.1.1 明确不履行探望权及不配合执行探望权的法律后果 | 第31-32页 |
4.1.2 确立探望权侵权之诉 | 第32页 |
4.1.3 应赋予执行机关对探望权行使方式的裁决权 | 第32-33页 |
4.1.4 完善协助义务主体 | 第33-34页 |
4.1.5 权利的限制与反限制 | 第34页 |
4.1.6 明确拒不执行法院生效文书罪 | 第34-35页 |
4.2 探望权强制执行的操作措施完善 | 第35-38页 |
4.2.1 合理的精神损害赔偿界定 | 第35页 |
4.2.2 纳入社会信用建设体系,挤占违规者生存发展空间 | 第35-36页 |
4.2.3 肯定虚拟探望等新的探望权行使方式 | 第36-37页 |
4.2.4 设立探望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2-4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