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药性学论文

基于仿生技术的药味拆分界定表征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1-12页
前言第12-14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2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2-14页
一、药味拆分界定表征的探索性研究第14-41页
    1.1 仪器与材料第14-16页
        1.1.1 仪器第14-15页
        1.1.2 试剂第15页
        1.1.3 试药第15-16页
    1.2 方法与结果第16-38页
        1.2.1 川芎物质组群的拆分及结果第16-17页
        1.2.2 白芷物质组群的拆分及结果第17-19页
        1.2.3 延胡索物质组群的拆分及结果第19-21页
        1.2.4 当归物质组群的拆分及结果第21-22页
        1.2.5 陈皮物质组群的拆分及结果第22-24页
        1.2.6 基于电子鼻、舌对样品气-味的研究第24-30页
        1.2.7 白芷香豆素类样品的成分辨识第30-33页
        1.2.8 延胡索生物碱类样品的成分辨识第33-36页
        1.2.9 陈皮黄酮类样品的成分辨识第36-38页
    1.3 小结与讨论第38-41页
二、苦味中药物质组群的拆分第41-50页
    2.1 仪器与材料第41-42页
        2.1.1 仪器第41页
        2.1.2 试剂第41-42页
        2.1.3 试药第42页
    2.2 方法与结果第42-48页
        2.2.1 虎杖物质组群的拆分及结果第42-46页
        2.2.2 白芍物质组群的拆分及结果第46-48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48-50页
三、基于电子舌的苦味中药“味”的研究第50-67页
    3.1 仪器与材料第50-51页
        3.1.1 仪器第50页
        3.1.2 试剂第50页
        3.1.3 试药第50-51页
    3.2 方法与结果第51-64页
        3.2.1 样品的制备第51-52页
        3.2.2 方法学考察及结果第52-57页
        3.2.3 滋味区域的划分及确定第57-58页
        3.2.4 电子舌对虎杖样品的检测及结果第58-62页
        3.2.5 电子舌对白芍样品的检测及结果第62-64页
    3.3 小结与讨论第64-67页
四、苦味中药物质组群的化学成分辨识第67-76页
    4.1 仪器与材料第67页
        4.1.1 仪器第67页
        4.1.2 试剂第67页
        4.1.3 试药第67页
    4.2 方法与结果第67-75页
        4.2.1 虎杖物质组群Ⅰ样品的成分辨识第67-70页
        4.2.2 虎杖物质组群Ⅱ的化学成分研究第70-72页
        4.2.3 白芍总苷样品的化学成分研究第72-75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75-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1-82页
综述 基于仿生技术的中药性味表征的研究进展第82-92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89-92页
致谢第92-93页
个人简历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变迁研究
下一篇:创新药物对人肝微粒体CYP450酶体外抑制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