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导论 | 第18-26页 |
一、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三、研究思路和论文观点 | 第21-24页 |
四、研究方法和本文不足 | 第24-26页 |
第一章 近代中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分析 | 第26-72页 |
第一节 权利的定译与认知的本土化 | 第26-33页 |
一、权利新语 | 第26-27页 |
二、权利主体的异化 | 第27-28页 |
三、权利论证的补正 | 第28-31页 |
四、利益诉求的特指 | 第31-33页 |
本节小结 | 第33页 |
第二节 预备立宪时期基本权利价值的层级化 | 第33-41页 |
一、保皇思潮中的权利价值取向 | 第33-35页 |
二、立宪思潮中的权利价值取向 | 第35-38页 |
三、革命思潮中的权利价值取向 | 第38-41页 |
本节小结 | 第41页 |
第三节 军阀制宪时期基本权利价值的转向 | 第41-50页 |
一、从倡“自由”到反“自由” | 第41-45页 |
二、从“自由主义”到“社会主义” | 第45-49页 |
本节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国民党制宪时期基本权利价值的“主义”化 | 第50-71页 |
一、三民主义中的权利价值向度 | 第50-62页 |
二、新民主主义中的权利价值向度 | 第62-67页 |
三、实用主义中的权利价值向度 | 第67-71页 |
本节小结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二章 近代中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规范分析 | 第72-101页 |
第一节 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自由权体系 | 第72-80页 |
一、基本法中的自由权规范比较 | 第72-78页 |
二、自由权在实证法律中的变异:以南京国民政府颁行的新闻法规为视角 | 第78-80页 |
本节小结 | 第80页 |
第二节 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参政权体系 | 第80-89页 |
一、基本法中的参政权规范比较 | 第81-82页 |
二、参政权在实证法律中的变异:以北洋政府颁行的选举法为视角 | 第82-89页 |
本节小结 | 第89页 |
第三节 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受益权体系 | 第89-96页 |
一、基本法中的受益权规范比较 | 第89-90页 |
二、受益权在实证法律中的体现:以诉愿权、请愿权的法律配置为视角 | 第90-95页 |
本节小结 | 第95-96页 |
第四节 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社会权体系 | 第96-100页 |
一、基本法中的社会权规范比较 | 第96-97页 |
二、社会权在实证法律中的体现:以受教育权的法律配置为视角 | 第97-100页 |
本节小结 | 第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三章 近代中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实证分析 | 第101-146页 |
第一节 行政控制与基本权利的保障 | 第101-134页 |
一、行政法规对基本权利的限制 | 第101-111页 |
二、行政管理对基本权利的侵蚀 | 第111-132页 |
三、暴力统治对基本权利的削夺 | 第132-133页 |
本节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二节 司法救济与基本权利的保障 | 第134-145页 |
一、程序保障不到位的影响 | 第134-136页 |
二、司法不独立的影响 | 第136-141页 |
三、缺失违宪审查的影响 | 第141-145页 |
本节小结 | 第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第四章 近代中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变迁机制 | 第146-170页 |
第一节 变迁机制一:社会背景的异动 | 第146-152页 |
一、时局的激荡 | 第146-150页 |
二、辩论的勃兴 | 第150-151页 |
本节小结 | 第151-152页 |
第二节 变迁机制二:意识形态的流变 | 第152-158页 |
一、孱弱的自由主义 | 第152-154页 |
二、强势的国家主义 | 第154-156页 |
三、强劲的民族主义 | 第156-158页 |
本节小结 | 第158页 |
第三节 变迁机制三:权力模式的变更 | 第158-169页 |
一、君权的式微 | 第158-161页 |
二、军权的无端 | 第161-164页 |
三、党权的凌厉 | 第164-169页 |
本节小结 | 第169页 |
本章小结 | 第169-170页 |
结语:权利体制中的“短板 | 第170-185页 |
附表一:权臣奏折中的“权利” | 第185-189页 |
附表二:1899—1911年梁启超著述中的“权利” | 第189-209页 |
附表三:《民报》中的“权利” | 第209-221页 |
附表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新闻法规(一) | 第221-235页 |
附表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新闻法规(二) | 第235-247页 |
附表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新闻法规(三) | 第247-251页 |
附表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新闻法规(四) | 第251-261页 |
附表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新闻法规(五) | 第261-264页 |
附表五:《参议院议员选举法》修正前后选举人资格条件比较(一) | 第264-265页 |
附表五:《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修正前后选举人资格条件比较(二) | 第265-266页 |
附表六: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行政权规制比较(一) | 第266-268页 |
附表六: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行政权规制比较(二) | 第268-269页 |
附表六: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行政权规制比较(三) | 第269-270页 |
附表六: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行政权规制比较(四) | 第270-271页 |
附表六: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行政权规制比较(五) | 第271-272页 |
附表六: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行政权规制比较(六) | 第272-273页 |
附表六: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行政权规制比较(七) | 第273-274页 |
附表六:近代中国基本法中的行政权规制比较(八) | 第274-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275-28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287-288页 |
后记 | 第2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