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铅污染土壤中铅的形态分析及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铅污染现状及危害第8-9页
        1.1.1 铅污染的现状第8-9页
        1.1.2 铅污染的危害第9页
    1.2 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第9-13页
        1.2.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第9-11页
        1.2.2 生物修复技术第11-13页
    1.3 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第13-14页
        1.3.1 重金属化学形态的概念第13页
        1.3.2 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分类第13-14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2 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第16-38页
    2.1 药品与设备第16-17页
        2.1.1 实验药品第16页
        2.1.2 实验设备第16-17页
    2.2 供试土壤概况第17页
    2.3 实验步骤第17-21页
        2.3.1 药剂处理第17-18页
        2.3.2 土壤中铅的形态分析方法第18页
        2.3.3 土壤中铅浸出浓度测定第18-21页
        2.3.4 X-射线衍射分析第21页
    2.4 磷酸盐对污染土壤中铅形态的影响第21-27页
        2.4.1 污染原土中铅形态分布第21-24页
        2.4.2 磷酸氢二钠对土壤中铅形态的影响第24-25页
        2.4.3 磷酸二氢钠对土壤中铅形态的影响第25-26页
        2.4.4 磷酸三钠对土壤中铅形态的影响第26-27页
    2.5 磷酸盐对污染土壤中铅浸出浓度的影响第27-29页
    2.6 磷酸二氢钠对铅的形态转变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第29-33页
        2.6.1 酸可提取态铅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第29-30页
        2.6.2 可还原态铅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第30-31页
        2.6.3 可氧化态铅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第31-32页
        2.6.4 残渣态铅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第32-33页
    2.7 磷酸二氢钠对铅浸出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第33-34页
    2.8 磷酸盐与铅污染土壤中铅作用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34-38页
        2.8.1 结果与讨论第34-38页
3 有机酸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第38-50页
    3.1 药品与设备第38页
    3.2 实验步骤第38页
    3.3 有机酸对土壤中铅各形态的影响第38-44页
        3.3.1 有机酸处理对于酸可提取态Pb的影响第38-39页
        3.3.2 腐殖酸处理对于Pb各形态转变的影响第39-41页
        3.3.3 腐殖酸钾处理对于Pb各形态转变的影响第41-43页
        3.3.4 植酸处理对于Pb各形态转变的影响第43-44页
    3.4 有机酸对土壤中铅浸出浓度的影响第44-46页
    3.5 植酸对铅浸出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第46页
    3.6 红外图谱分析第46-50页
        3.6.1 腐殖酸处理土红外图谱分析第46-47页
        3.6.2 腐殖酸钾处理土红外图谱分析第47-48页
        3.6.3 植酸处理土红外图谱分析第48-50页
4 无机-有机复合药剂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第50-58页
    4.1 无机-有机复合药剂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第50-51页
    4.2 正交试验第51-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5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页
    5.2 展望第58-60页
致谢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附录第68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过的项目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AK1在豆纹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
下一篇:代言与立言:新时期文学启蒙话语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