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以幼儿人际交往为核心的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实践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7-24页
    1.1 研究的缘起第7-10页
        1.1.1 幼儿人际交往的发展及影响第7-8页
        1.1.2 社会与情绪学习对幼儿人际交往发展的影响第8-9页
        1.1.3 幼儿园中社会领域情绪教育课程的缺乏第9-10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3.1 概念界定第11-16页
        1.3.2 关于促进幼儿人际交往的研究第16-18页
        1.3.3 关于社会与情绪学习的研究第18-19页
    1.4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第19-24页
        1.4.1 问题的提出第19页
        1.4.2 研究设计第19-22页
        1.4.3 研究程序第22-23页
        1.4.4 数据处理第23-24页
第2章 以人际交往为核心的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设计实施第24-48页
    2.1 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第25-33页
        2.1.1 社会与情绪学习的理论第25-32页
        2.1.2 本课程相关理论基础第32-33页
    2.2 课程设计思路第33-36页
        2.2.1 以人际交往为核心发展情绪能力和社会能力第34-35页
        2.2.2 纲领性文件对社会情绪教育的支持及相关内容的梳理整合第35-36页
    2.3 课程目标第36-39页
        2.3.1 发展幼儿情绪能力,包括情绪理解、表达与调节第37页
        2.3.2 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第37-38页
        2.3.3 发展幼儿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第38-39页
    2.4 课程内容第39-42页
    2.5 课程实施第42-48页
        2.5.1 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第42-45页
        2.5.2 一日生活中的练习与强化第45-48页
第3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8-56页
    3.1 课程干预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量化分析第48-51页
        3.1.1 课程干预对幼儿的情绪能力的影响效果第48-49页
        3.1.2 课程干预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效果第49-50页
        3.1.3 课程干预对幼儿的人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效果第50-51页
    3.2 课程干预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质性分析第51-54页
        3.2.1 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提高第51-52页
        3.2.2 亲社会行为增多第52-54页
    3.3 讨论第54-56页
        3.3.1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讨论第54页
        3.3.2 课程的效果讨论第54-56页
第4章 对以人际交往为核心的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的思考及教育建议第56-62页
    4.1 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的框架设计第56-57页
    4.2 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的实施第57-61页
        4.2.1 在集体活动中的实施——预设与生成并重第57-58页
        4.2.2 在一日生活中的实施——练习与及时强化第58页
        4.2.3 重视个体差异,对社会情绪能力较弱的儿童提供个别支持第58-59页
        4.2.4 提高教师的社会情绪能力和教学能力第59-60页
        4.2.5 提高园长课程领导力第60页
        4.2.6 开展不同形式的家园共育第60-61页
    4.3 不足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A:问卷与访谈第66-68页
附录B:集体活动教案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73页
附件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 巨然《湖山清晓图》研究
下一篇:本土化方案教学的实施路径及其成效探究--以上海D幼儿园“汽车”方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