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研究--以HF银行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1.1.3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20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6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6-20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0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0-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页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1-23页
        1.4.1 研究创新之处第21-22页
        1.4.2 研究不足之处第22-23页
2 相关的基础理论第23-33页
    2.1 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有关的基础理论第23-25页
        2.1.1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概念第23页
        2.1.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流程第23-25页
        2.1.3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第25页
    2.2 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关的基础理论第25-28页
        2.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第26页
        2.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及要素第26-28页
    2.3 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关的基础理论第28-33页
        2.3.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概念及目标第28-29页
        2.3.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第29页
        2.3.3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的内容第29-33页
3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第33-41页
    3.1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发展经历的阶段第33-34页
        3.1.1 起步阶段第33页
        3.1.2 缓慢成长阶段第33-34页
        3.1.3 快速成长阶段第34页
    3.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第34-39页
        3.2.1 缺乏科学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评价模型第34-36页
        3.2.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第36-37页
        3.2.3 内部审计参与信贷风险管理的程度不足第37-38页
        3.2.4 内部审计方法落后第38页
        3.2.5 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合理第38-39页
    3.3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评价的重要性第39-41页
        3.3.1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第39页
        3.3.2 规范信贷业务部门的行为第39-40页
        3.3.3 实现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再监督第40-41页
4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评价模型的构建第41-65页
    4.1 构建评价模型的目标第41页
        4.1.1 构建评价模型的总体目标第41页
        4.1.2 构建评价模型的具体目标第41页
    4.2 构建评价模型应遵循的原则第41-43页
        4.2.1 科学性原则第42页
        4.2.2 系统性原则第42页
        4.2.3 可操作性原则第42页
        4.2.4 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第42页
        4.2.5 风险性原则第42-43页
    4.3 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确定第43-55页
        4.3.1 选取评价指标的步骤和方法第43-45页
        4.3.2 评价指标的具体分析与选择第45-55页
    4.4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5-60页
        4.4.1 指标权重方法的确定第55-58页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8-60页
    4.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60-65页
        4.5.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第60-61页
        4.5.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具体构建第61-64页
        4.5.3 运用评价模型时应注意的问题第64-65页
5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的对策第65-71页
    5.1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第65-66页
    5.2 提高内部审计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参与程度第66-67页
        5.2.1 制度制定角度第66-67页
        5.2.2 文化宣传角度第67页
    5.3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审计程序第67-69页
    5.4 多角度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第69-71页
        5.4.1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比例,扩大审计团队的规模第69页
        5.4.2 丰富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构成第69-70页
        5.4.3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评级第70-71页
6 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以HF银行为例第71-80页
    6.1 HF银行的概况第71-72页
    6.2 HF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情况第72-73页
        6.2.1 机构设置情况第72页
        6.2.2 人员配备情况第72页
        6.2.3 信贷业务内部审计情况第72-73页
    6.3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评价模型在HF银行的应用第73-77页
        6.3.1 专家打分确定隶属度第73-75页
        6.3.2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75-76页
        6.3.3 计算并分析评价结果第76-77页
    6.4 加强HF银行信贷业务内部审计的对策及建议第77-80页
        6.4.1 切实开展信贷业务环境审计第78页
        6.4.2 转变观念,强化贷前审计第78-79页
        6.4.3 提高内部审计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参与程度第79页
        6.4.4 加大对风险客户的审计力度,协助董事会重新设定风险偏好第79-80页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附录第84-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问题研究
下一篇:美国宪法中的政府行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