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第1章 音乐与舞蹈艺术活动在军队中的存在价值 | 第16-27页 |
1.1 音乐与舞蹈的内涵 | 第16-20页 |
1.1.1 音乐 | 第16-18页 |
1.1.2 舞蹈 | 第18-19页 |
1.1.3 音乐与舞蹈的复合效应 | 第19-20页 |
1.2 艺术活动的含义 | 第20-23页 |
1.2.1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第20-21页 |
1.2.2 艺术的欣赏价值 | 第21页 |
1.2.3 艺术的批评作用 | 第21页 |
1.2.4 艺术活动的作用 | 第21-23页 |
1.3 存在于军队文化中的音乐与舞蹈艺术活动 | 第23-27页 |
1.3.1 古代军队中的音乐与舞蹈 | 第23页 |
1.3.2 在近现代军队文化中的价值 | 第23-27页 |
第2章 当代军事院校中的音乐与舞蹈艺术活动 | 第27-37页 |
2.1 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2.1.1 参与主体 | 第27-28页 |
2.1.2 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2.2 组织形式 | 第29-31页 |
2.2.1 存在性质 | 第29页 |
2.2.2 管理模式 | 第29-30页 |
2.2.3 组织形式设计 | 第30-31页 |
2.2.4 组织方法 | 第31页 |
2.3 军事院校艺术活动的主导 | 第31-34页 |
2.3.1 非现役人员性质 | 第31-32页 |
2.3.2 聘用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2.3.3 对于非现役人员聘用的几点建议 | 第33-34页 |
2.4 开展音乐与舞蹈艺术活动对军校学员的作用 | 第34-37页 |
第3章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A学院实例分析与问卷调查 | 第37-60页 |
3.1 中国人民解放军A学院概况 | 第37页 |
3.2 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艺术培养部分) | 第37-40页 |
3.2.1 基层文化课程设置(教师性质、国防生、直通车学员课程安排) | 第37-40页 |
3.2.2 基层文化课程内容标准 | 第40页 |
3.3 该校校园文化建设 | 第40-42页 |
3.3.1“金戈文化”构建 | 第40-41页 |
3.3.2 校训与校风 | 第41-42页 |
3.4 该学院音乐与舞蹈艺术活动设置 | 第42-46页 |
3.4.1 俱乐部设置 | 第42-43页 |
3.4.2 文化特色队 | 第43-44页 |
3.4.3 以艺术团为主体的文艺晚会 | 第44-45页 |
3.4.4 音乐与舞蹈活动取得效果 | 第45-46页 |
3.5 问卷调查 | 第46-57页 |
3.5.1 问卷的设计思路 | 第46-47页 |
3.5.2 问卷调查数据结果 | 第47-55页 |
3.5.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3.5.4 通过调查与问卷发现存在的不足 | 第56-57页 |
3.6 以某连队为试点开展音乐与舞蹈艺术活动的模式创新 | 第57-60页 |
3.6.1 主要方法 | 第57-58页 |
3.6.2 新模式取得的效果 | 第58-60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4页 |
4.1 增强音乐与舞蹈艺术活动对军校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 第60-61页 |
4.1.1 具有审美育人的教育意义 | 第60页 |
4.1.2 传播战斗精神的政治教育意义 | 第60-61页 |
4.1.3 丰富知识、开阔思维 | 第61页 |
4.1.4 有助于学员身心健康发展 | 第61页 |
4.2 改革背景下的音乐与舞蹈艺术活动在军队院校的发展展望 | 第61-64页 |
4.2.1 因材施教,进一步增加艺术教育课程学时 | 第61-62页 |
4.2.2 开展活动更加突出战斗精神培育的作用 | 第62-63页 |
4.2.3 增强艺术人才活力,提高艺术活动文化建设 | 第63页 |
4.2.4 加强军民融合力度,定期开展学习交流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