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概述 | 第13页 |
·国内背景 | 第13-14页 |
·国外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关于少年宫的研究 | 第16页 |
·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 第16页 |
·关于心理学与建筑学结合的研究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页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17-18页 |
·研究课题的独特性、创新点、切入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适应儿童心理特征的建筑空间研究 | 第21-34页 |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对少年宫设计的影响意义 | 第21-23页 |
·建筑设计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对少年宫设计的影响意义 | 第23-25页 |
·儿童空间心理分析 | 第25-27页 |
·建筑空间与儿童心理的关系 | 第25-26页 |
·儿童对建筑空间的认知过程 | 第26-27页 |
·儿童在建筑空间中活动的特征 | 第27-28页 |
·阶段性特征 | 第27-28页 |
·其他特征 | 第28页 |
·儿童心理特征反应在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 第28-30页 |
·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少年宫建筑空间设计原则和要点 | 第30-33页 |
·设计原则 | 第30-32页 |
·设计要点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少年宫空间建筑尺度设计研究 | 第34-48页 |
·使用者对建筑空间尺度的综合意象 | 第34-38页 |
·建筑空间尺度的基本概念 | 第34-35页 |
·影响空间尺度感受的建筑因素 | 第35-36页 |
·空间尺度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及儿童对空间尺度的需求 | 第36-38页 |
·空间尺度控制原则 | 第38-40页 |
·特殊性原则 | 第38-39页 |
·灵活性原则 | 第39页 |
·统一性原则 | 第39-40页 |
·针对儿童心理特征的功能空间尺度设计 | 第40-46页 |
·公共交往空间的尺度控制 | 第40-41页 |
·培训空间的尺度控制 | 第41-43页 |
·观演空间的尺度控制 | 第43-45页 |
·辅助功能空间尺度控制 | 第45-46页 |
·小尺度空间设计思路 | 第46-47页 |
·小尺度空间特点 | 第46-47页 |
·小尺度空间设计要点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少年宫空间寻路设计研究 | 第48-73页 |
·寻路决策的概念及相关因素 | 第48-56页 |
·寻路决策的相关概念及过程 | 第48-52页 |
·影响寻路决策(识别性)的因素 | 第52-54页 |
·适应儿童心理的空间寻路策略 | 第54-56页 |
·原生信息的组织 | 第56-64页 |
·平面功能组织 | 第57-62页 |
·人流动线规划 | 第62-64页 |
·原生信息组织的总结 | 第64页 |
·后加信息的设计 | 第64-72页 |
·标识系统的分类及设置位置 | 第65-68页 |
·标识系统与寻路决策的关系 | 第68-69页 |
·少年宫标识设置原则 | 第69-70页 |
·针对儿童的少年宫标识系统设计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少年宫空间视触觉元素设计研究 | 第73-98页 |
·色彩的运用 | 第73-84页 |
·色彩的相关理论 | 第73-76页 |
·色彩对儿童所产生的心理作用 | 第76-79页 |
·少年宫建筑空间的色彩设计基本原则 | 第79页 |
·色彩在少年宫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 第79-84页 |
·色彩设计小结 | 第84页 |
·光线的引入 | 第84-91页 |
·光线的相关理论 | 第84-86页 |
·光线对儿童所产生的心理作用 | 第86页 |
·光线在建筑空间中的作用 | 第86-87页 |
·光线在空间作用中的特性 | 第87-89页 |
·光线在少年宫建筑空间中的运用分析 | 第89-91页 |
·材质的选择 | 第91-97页 |
·材质的相关理论 | 第91-94页 |
·材质对儿童所产生的心理作用 | 第94-95页 |
·材质在少年宫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综合运用研究 | 第98-108页 |
·建筑尺度、寻路决策与视触觉元素的共同设计原则 | 第98-99页 |
·符合儿童心理特殊性 | 第98页 |
·富于趣味性和创造性 | 第98页 |
·预留灵活可变的弹性空间 | 第98-99页 |
·符合空间功能与性质 | 第99页 |
·协调统一各元素 | 第99页 |
·三种设计思路的侧重点 | 第99-102页 |
·建筑尺度控制侧重点 | 第99-100页 |
·寻路决策控制侧重点 | 第100-101页 |
·视触觉元素控制侧重点 | 第101-102页 |
·三种设计思路综合运用——以佛山科技馆、青少年宫为实例分析 | 第102-107页 |
·佛山东平新城科技馆、青少年宫设计内容概述 | 第102-103页 |
·对建筑空间尺度的控制 | 第103-104页 |
·对空间寻路策略的设计 | 第104-106页 |
·对视触觉元素的运用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语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