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生死观意蕴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第一章 魏晋时期生死观的社会基础及哲学思想 | 第11-23页 |
|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社会基础 | 第11-16页 |
| 一、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 第11-13页 |
| 二、灾害频发经济萎靡 | 第13-15页 |
| 三、思想活跃文化兴盛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发展 | 第16-23页 |
| 一、玄学盛行 | 第17-18页 |
| 二、佛道并起 | 第18-20页 |
| 三、儒学势弱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魏晋时期生死观的观点 | 第23-34页 |
| 第一节 魏晋时期对生的阐释 | 第23-28页 |
| 一、生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 二、养生与长寿 | 第24-26页 |
| 三、寻求不朽 | 第26-28页 |
| 第二节 魏晋时期对死的态度 | 第28-34页 |
| 一、厌恶恐惧死亡 | 第28-30页 |
| 二、轮回转世寄托 | 第30-31页 |
| 三、超越死亡豁达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魏晋生死观的时代特征 | 第34-43页 |
| 第一节 积极向上的生死观念 | 第34-36页 |
| 一、实现人生价值 | 第34-35页 |
| 二、生命的局限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极端悲观的生死观念 | 第36-40页 |
| 一、放浪形骸 | 第36-37页 |
| 二、寄情于物 | 第37-39页 |
| 三、麻木逃避 | 第39-40页 |
| 第三节 田园式的生死观念 | 第40-43页 |
| 一、崇尚自然感悟生活 | 第40-42页 |
| 二、大彻大悟从容面对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魏晋时期生死观对于现今社会生死选择的启示 | 第43-48页 |
| 第一节 面对生的思考 | 第43-45页 |
| 一、选择如何生存 | 第43-44页 |
| 二、实现自身价值 | 第44-45页 |
| 第二节 对死的关怀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