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论文章节的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协作通信概述 | 第20-33页 |
2.1 协作通信中的分集技术 | 第20-21页 |
2.2 协作协议概述 | 第21-27页 |
2.2.1 放大转发协议 | 第22-23页 |
2.2.2 译码转发协议 | 第23-24页 |
2.2.3 编码协作协议 | 第24-25页 |
2.2.4 基本协议衍生的混合协议 | 第25-27页 |
2.3 中继选择方案 | 第27-31页 |
2.3.1 机会中继选择方案 | 第27-29页 |
2.3.2 第M好中继选择方案 | 第29页 |
2.3.3 缓冲中继选择方案 | 第29-31页 |
2.4 接收端合并方式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机会中继的增量混合译码放大转发协作系统 | 第33-53页 |
3.1 OR-IHDAF方案的系统模型 | 第33-35页 |
3.2 O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分析 | 第35-43页 |
3.2.1 O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理论值的求解 | 第35-39页 |
3.2.2 OR-IHDAF方案中断概率的仿真结果及分析总结 | 第39-43页 |
3.3 OR-IHDAF方案的BER性能分析 | 第43-51页 |
3.3.1 OR-IHDAF方案的BER理论值的求解 | 第44-49页 |
3.3.2 OR-IHDAF方案BER的仿真结果及分析总结 | 第49-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基于第M好中继选择方案的增量混合译码放大转发协作系统 | 第53-60页 |
4.1 Mth-OR-IHDAF方案的系统模型和工作流程 | 第53-54页 |
4.2 Mth-O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分析 | 第54-59页 |
4.2.1 Mth-O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理论分析 | 第54-57页 |
4.2.2 Mth-O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仿真结果及分析总结 | 第57-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基于缓冲中继的增量混合译码放大转发协作系统 | 第60-75页 |
5.1 BR-IHDAF方案的系统模型 | 第60-62页 |
5.2 ILB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 | 第62-66页 |
5.2.1 ILB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的理论分析 | 第62-64页 |
5.2.2 ILB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仿真结果及分析总结 | 第64-66页 |
5.3 FLB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 | 第66-74页 |
5.3.1 FLB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的理论分析 | 第67-69页 |
5.3.2 FLBR-IHDAF方案的中断概率性能的仿真结果及分析总结 | 第69-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5-76页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及参与项目 | 第84-8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