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1 开花决定 | 第11-14页 |
1.1.1 光促进途径 | 第12-13页 |
1.1.2 开花抑制途径 | 第13页 |
1.1.3 自主促进途径 | 第13-14页 |
1.1.4 春化作用 | 第14页 |
1.2 水稻花序、花分生组织的分化 | 第14-17页 |
1.2.1 水稻枝梗的发育和分化 | 第15-16页 |
1.2.2 水稻小穗分生组织的发育 | 第16-17页 |
1.3 水稻花器官的发育 | 第17-21页 |
1.3.1 水稻花的结构 | 第17-18页 |
1.3.2 ABCDE模型和“四因子”模型 | 第18-19页 |
1.3.3 水稻花器官发育的特征基因 | 第19-21页 |
1.4 花发育与植物转录因子 | 第21-25页 |
1.4.1 植物MYB转录因子的概述 | 第21-22页 |
1.4.2 植物MYB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分类 | 第22页 |
1.4.3 植物MYB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41页 |
3.1 材料 | 第27-28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3.1.2 质粒和菌种 | 第27页 |
3.1.3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7页 |
3.1.4 试剂盒 | 第27页 |
3.1.5 设备仪器 | 第27-28页 |
3.2 形态学观察分析 | 第28页 |
3.2.1 显微镜观察分析 | 第28页 |
3.2.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8页 |
3.3 组织学分析 | 第28-29页 |
3.3.1 材料处理 | 第28页 |
3.3.2 制片与染色 | 第28-29页 |
3.4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3.4.1 碱煮法 | 第29页 |
3.4.2 简易CTAB法 | 第29-30页 |
3.5 精细定位 | 第30-31页 |
3.5.1 连锁引物筛选 | 第30页 |
3.5.2 基因定位 | 第30页 |
3.5.3 PCR扩增 | 第30页 |
3.5.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0-31页 |
3.5.5 标记引物的合成和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1页 |
3.6 基因克隆和序列比对 | 第31-33页 |
3.6.1 大肠杆菌DH5α 感受态的制备 | 第31-32页 |
3.6.2 候选基因的扩增 | 第32页 |
3.6.3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32-33页 |
3.6.4 目的片段的连接、转化 | 第33页 |
3.6.5 菌液检测及测序比对 | 第33页 |
3.7 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3-36页 |
3.7.1 R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3.7.2 RNA的纯化和反转录 | 第34-35页 |
3.7.3 qPCR表达分析 | 第35-36页 |
3.8 载体的设计和构建 | 第36-37页 |
3.8.1 干涉载体的设计和构建 | 第36页 |
3.8.2 超表达载体的设计和构建 | 第36-37页 |
3.9 质粒提取 | 第37-38页 |
3.10亚细胞定位 | 第38-39页 |
3.10.1 水稻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38页 |
3.10.2 水稻原生质体PEG介导转化 | 第38-39页 |
3.11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1-57页 |
4.1 突变体mfs2的组织学与形态学分析 | 第41-44页 |
4.1.1 开花期对mfs2突变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分析 | 第41-43页 |
4.1.2 抽穗早期对突变体mfs2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43-44页 |
4.2 MFS2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44-46页 |
4.3 MFS2候选基因的预测和克隆 | 第46-47页 |
4.4 MFS2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47-50页 |
4.4.1 MFS2基因干涉载体的构建 | 第47页 |
4.4.2 MFS2基因干涉植株的检测 | 第47-49页 |
4.4.3 MFS2基因干涉植株的表型分析 | 第49-50页 |
4.5 MFS2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50页 |
4.6 MFS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50-53页 |
4.7 MFS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53-54页 |
4.8 MFS2基因调控小穗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54页 |
4.9 水稻ABCDE类基因在突变体mfs2小穗的表达分析 | 第54-57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7-61页 |
5.1 讨论 | 第57-59页 |
5.1.1 MFS2基因影响水稻小穗确定性 | 第57-58页 |
5.1.2 MFS2基因调控内稃的发育 | 第58-59页 |
5.2 结论 | 第59-61页 |
5.2.1 mfs2突变体的表型鉴定 | 第59页 |
5.2.2 MFS2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59页 |
5.2.3 MFS2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59页 |
5.2.4 MFS2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59页 |
5.2.5 MFS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和亚细胞定位 | 第59页 |
5.2.6 MFS2基因与其他小穗或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关系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附录 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