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优化设计研究--以保定市上市公司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行为理论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 第17-24页 |
2.1 行为理论相关概述 | 第17-18页 |
2.1.1 行为理论的发展 | 第17页 |
2.1.2 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 | 第17-18页 |
2.1.3 行为理论的驱动因素 | 第18页 |
2.2 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 第18-21页 |
2.2.1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 第18-19页 |
2.2.2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2.2.3 企业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2.3 行为理论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性概述 | 第21-24页 |
2.3.1 行为理论人性假设是内部控制执行的基础 | 第22-23页 |
2.3.2 行为理论催生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 | 第23-24页 |
3 保定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4-32页 |
3.1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现状调查 | 第24-25页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4页 |
3.1.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 第24-25页 |
3.2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调查数据分析 | 第25-28页 |
3.2.1 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25页 |
3.2.2 被调查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分析 | 第25-26页 |
3.2.3 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3 行为驱动要素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性分析 | 第28-32页 |
3.3.1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内涵及衡量标准 | 第28页 |
3.3.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第28-30页 |
3.3.3 相关模型的构建 | 第30-32页 |
4 运用行为理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性分析 | 第32-36页 |
4.1 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分析 | 第32-33页 |
4.2 风险评估的行为学分析 | 第33-34页 |
4.3 控制活动的行为学分析 | 第34页 |
4.4 信息与沟通的行为学分析 | 第34-35页 |
4.5 监督的行为学分析 | 第35-36页 |
5 基于行为理论的A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设计 | 第36-45页 |
5.1 A上市公司相关概述 | 第36-37页 |
5.1.1 A公司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5.1.2 A公司组织结构 | 第37页 |
5.2 A公司采购与付款流程内部控制优化设计 | 第37-40页 |
5.2.1 A公司采购与付款流程描述 | 第37-38页 |
5.2.2 A公司采购与付款流程优化设计 | 第38-40页 |
5.3 A公司产品质量赔偿内部控制优化设计 | 第40-41页 |
5.3.1 A公司产品质量赔偿的流程描述 | 第40页 |
5.3.2 A公司产品质量赔偿流程优化设计 | 第40-41页 |
5.4 A公司合同审查内部控制流程优化设计 | 第41-42页 |
5.4.1 A公司合同审查流程描述 | 第41页 |
5.4.2 A公司合同审查流程优化设计 | 第41-42页 |
5.5 A公司绩效考核流程内部控制优化设计 | 第42-45页 |
5.5.1 A公司绩效考核流程描述 | 第42-43页 |
5.5.2 A公司绩效考核标准优化设计 | 第43-45页 |
6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