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2 染料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13页 |
1.3 常用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 | 第13-16页 |
1.3.1 化学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物理化学处理法 | 第14-15页 |
1.3.3 生物处理法 | 第15-16页 |
1.3.4 电化学处理法 | 第16页 |
1.4 电絮凝技术概述 | 第16-19页 |
1.4.1 电絮凝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1.4.2 电絮凝技术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23-25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23-24页 |
2.2.2 实验流程 | 第24-25页 |
2.3 分析测试与计算方法 | 第25-28页 |
2.3.1 脱色率的计算 | 第25-26页 |
2.3.2 废水COD值的测定 | 第26页 |
2.3.3 H_2O_2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4 絮体的FT-IR分析 | 第27-28页 |
第3章 电絮凝处理阴离子型染料废水的研究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3.2.1 不同Charge loading对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28-31页 |
3.2.2 电极材料对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不同初始pH值对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4 絮体的红外光谱(以MO为例)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4章 电絮凝处理阳离子型染料废水的研究 | 第38-46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4.2.1 不同Charge loading对阳离子型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8-41页 |
4.2.2 电极材料对阳离子型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3 不同初始pH值对阳离子型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4 絮体的红外光谱(以MB为例) | 第43-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电絮凝-电芬顿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 第46-58页 |
5.1 引言 | 第46-4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5.2.1 H_2O_2加入方式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5.2.2 一定H_2O_2下不同Charge loading的影响(VH_2O_2=0.15 mL) | 第50-52页 |
5.2.3 不同曝气时间下MO染料废水的脱色率 | 第52-53页 |
5.2.4 一定曝气时间下不同Charge loading的影响(t=25 min) | 第53-54页 |
5.2.5 MO染料废水的紫外光谱图分析 | 第54-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