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设计院激励机制的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激励机制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3.3 研究框架图 | 第14-15页 |
| 第2章 HIT设计院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15-25页 |
| 2.1 HIT设计院的基本状况 | 第15-20页 |
| 2.1.1 HIT设计院简介 | 第15-16页 |
| 2.1.2 HIT设计院机构设置 | 第16-17页 |
| 2.1.3 HIT设计院人力资源状况 | 第17-20页 |
| 2.2 HIT设计院人员激励机制现状 | 第20-24页 |
| 2.2.1 物质激励机制 | 第20-22页 |
| 2.2.2 精神激励机制 | 第22-23页 |
| 2.2.3 其他激励机制 | 第23-24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HIT设计院员工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 第25-42页 |
| 3.1 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目的和方法 | 第25页 |
| 3.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第25页 |
| 3.1.2 采用主要方法 | 第25页 |
| 3.2 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25-28页 |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5-26页 |
| 3.2.2 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26-28页 |
| 3.3 员工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8-36页 |
| 3.3.1 调查总体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第28-29页 |
| 3.3.2 不同员工类别满意度的分析和比较 | 第29-36页 |
| 3.4 个别员工访谈的实施与分析 | 第36-37页 |
| 3.4.1 谈话的主要对象及主要内容 | 第36页 |
| 3.4.2 访谈的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3.5 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 3.5.1 调查结果的汇总 | 第37页 |
| 3.5.2 结合HIT设计院目前状况 | 第37页 |
| 3.5.3 现行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汇总 | 第37-41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HIT设计院激励机制的设计 | 第42-61页 |
| 4.1 激励机制设计的目标和基础 | 第42-43页 |
| 4.1.1 激励机制设计达到的目的 | 第42页 |
| 4.1.2 激励机制设计的基础 | 第42-43页 |
| 4.2 激励机制设计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思路 | 第43-45页 |
| 4.2.1 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43页 |
| 4.2.2 激励机制设计遵循的原则 | 第43-45页 |
| 4.3 物质激励机制设计进方案 | 第45-52页 |
| 4.3.1 薪酬体系设计概述 | 第45-46页 |
| 4.3.2 薪酬体系设计明细 | 第46-52页 |
| 4.4 精神激励机制设计方案 | 第52-54页 |
| 4.4.1 明确职务晋升规则 | 第53页 |
| 4.4.2 荣誉激励结合企业文化 | 第53-54页 |
| 4.5 其他激励机制改进方案 | 第54-58页 |
| 4.5.1 建立360度绩效考核体系 | 第54-56页 |
| 4.5.2 建立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 第56页 |
| 4.5.3 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 第56-57页 |
| 4.5.4 建立员工沟通激励机制 | 第57-58页 |
| 4.6 HIT设计院新的激励机制的实施保障 | 第58-60页 |
| 4.6.1 实施基础资源的有效保障 | 第59页 |
| 4.6.2 实施分院组织授权的有效保障 | 第59页 |
| 4.6.3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有效保障 | 第59-60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 | 第65-76页 |
| 后记 | 第76-77页 |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