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水稻草状矮化病毒对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5页
    1.1 水稻草状矮化病毒研究概况第12-18页
        1.1.1 病害的发生、分布第12-13页
        1.1.2 病毒的形态和特性第13页
        1.1.3 病毒与寄主第13-14页
        1.1.4 RGSV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第14-17页
        1.1.5 血清学第17页
        1.1.6 病害防治第17-18页
    1.2 翅型分化研究进展第18-19页
        1.2.1 植物病毒对蚜虫翅型分化的影响第18-19页
        1.2.2 褐飞虱翅型分化相关基因第19页
    1.3 本研究中用到的关键核心技术第19-23页
        1.3.1 荧光定量PCR技术第19-21页
        1.3.2 酵母双杂交技术第21-23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褐飞虱无毒种群与感染RGSV种群翅型分化生物学统计第25-31页
    2.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2.1.1 水稻病株与褐飞虱第25页
        2.1.2 实验试剂第25页
        2.1.3 实验仪器第25页
        2.1.4 RGSV检测引物第25-26页
    2.2 方法第26-28页
        2.2.1 褐飞虱成虫翅型统计第26页
        2.2.2 褐飞虱总RNA的提取第26-27页
        2.2.3 反转录RT-PCR第27页
        2.2.4 PCR反应第27-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29页
        2.3.1 翅型统计结果第28-29页
        2.3.2 PCR检测褐飞虱带毒率第29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29-31页
第三章 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翅型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第31-39页
    3.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31-32页
        3.1.1 水稻病株与褐飞虱第31页
        3.1.2 实验试剂第31页
        3.1.3 实验仪器第31页
        3.1.4 荧光定量PCR引物第31-32页
    3.2 方法第32-33页
        3.2.1 荧光定量PCR引物的筛选第32-33页
        3.2.2 基因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3页
        3.2.3 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褐飞虱翅型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第33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3.3.1 目的基因及其内参基因的融解曲线第33-35页
        3.3.2 目的基因及其内参基因的标准曲线第35-37页
        3.3.3 褐飞虱翅型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第37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37-39页
第四章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flightin与RGSV各蛋白之间的互作情况第39-48页
    4.1 材料及试剂第39页
        4.1.1 实验材料第39页
        4.1.2 引物设计第39页
    4.2 方法第39-44页
        4.2.1 目的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9-42页
        4.2.2 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2页
        4.2.3 重组质粒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第42-43页
        4.2.4 蛋白互作的检测第43-4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4.3.1 PCR扩增目的基因第44页
        4.3.2 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第44-45页
        4.3.3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45-46页
        4.3.4 褐飞虱翅型分化相关基因flightin与RGSV病毒蛋白之间的互作检测第46-47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47-48页
第五章 亚细胞共定位验证flightin与RGSV-P1,P3,P5各蛋白之间的互作第48-57页
    5.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48-49页
        5.1.1 褐飞虱第48页
        5.1.2 主要试剂第48页
        5.1.3 仪器设备第48页
        5.1.4 引物设计第48-49页
    5.2 方法第49-52页
        5.2.1 目的基因pDONR221入门载体的构建第49-50页
        5.2.2 pEarly gate101、102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0页
        5.2.3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第50-5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5.3.1 基因片段的扩增第52页
        5.3.2 基因与pDONR221入门载体的构建第52-53页
        5.3.3 pEarly gate101、102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3-54页
        5.3.4 亚细胞共定位第54-57页
第六章 褐飞虱flightin基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第57-65页
    6.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57页
        6.1.1 褐飞虱第57页
        6.1.2 主要试剂第57页
        6.1.3 仪器设备第57页
    6.2 方法第57-60页
        6.2.1 Flightin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7-58页
        6.2.2 Flighti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可溶性分析第58页
        6.2.3 Flightin重组蛋白的多抗血清制备第58-59页
        6.2.4 Western blot检测第59页
        6.2.5 抗体效价检测第59-60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60-63页
        6.3.1 Flightin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pDEST17-flightin的构建第60-61页
        6.3.2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可溶性分析第61-62页
        6.3.3 抗血清的制备及Western blot分析第62-63页
        6.3.4 Flightin抗体效价检测第63页
    6.4 讨论第63-6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7.1 总结第65页
    7.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附录一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第74-77页
附录二 酵母培养基的配制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艾比湖晚全新世沉积环境演变及气候变化机制浅析
下一篇:润滑导轨结合面的刚度建模与等效间隙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