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8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3-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节 研究界定 | 第16-22页 |
一、教育政策 | 第16-17页 |
二、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 | 第17页 |
三、研究视角界定 | 第17-2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22-44页 |
一、关于经合组织特征及教育历程的研究 | 第22-23页 |
二、关于经合组织(高等)教育项目的研究 | 第23-26页 |
三、关于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研究 | 第26-32页 |
四、关于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 | 第32-35页 |
五、关于其他国际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 | 第35-39页 |
六、关于经合组织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 | 第39-43页 |
七、相关研究述评 | 第43-44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44-48页 |
一、研究主题 | 第44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44-4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45-48页 |
第二章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缘起 | 第48-90页 |
第一节 成立背景与历史沿革 | 第48-52页 |
第二节 机构设置与工作方式 | 第52-59页 |
一、机构设置的演变 | 第52-55页 |
二、工作方式 | 第55-57页 |
三、经费来源 | 第57-59页 |
第三节 教育工作溯源 | 第59-79页 |
一、萌芽期:求证教育与经济关联 | 第59-64页 |
二、初创期:认可教育工作的地位 | 第64-72页 |
三、发展期:教育工作的重新定位 | 第72-77页 |
四、成熟期:教育逐渐成为核心事务 | 第77-79页 |
第四节 高等教育工作进展 | 第79-90页 |
一、高等教育机构管理项目(IMHE) | 第79-82页 |
二、高等教育著作及报告 | 第82-85页 |
三、高等教育期刊 | 第85-90页 |
第三章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生成:项目运行 | 第90-131页 |
第一节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评议项目 | 第90-105页 |
一、项目覆盖范围:协商确定 | 第92-93页 |
二、评议过程:流程清晰 | 第93-94页 |
三、评议专家:知识分子主导 | 第94-101页 |
四、信息采集:背景报告与实地调研并重 | 第101-103页 |
五、评议报告:理念一致,重点各异 | 第103-105页 |
第二节 国际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估可行性研究 | 第105-128页 |
一、项目背景:高等教育扩张与国际化 | 第106-108页 |
二、项目范围:自愿参与,统筹规划 | 第108-109页 |
三、经费筹措与管理:开源与节流并重 | 第109-111页 |
四、项目开展:倚重专家团队 | 第111-117页 |
五、管理方式:分工协作 | 第117-122页 |
六、项目报告:详尽而客观 | 第122-124页 |
七、项目的外界评价与反馈 | 第124-128页 |
第三节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项目运行特征的符号权力解读 | 第128-131页 |
一、符号权力的现实基础:应需而生 | 第128页 |
二、符号对象的形成:倚重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 第128-129页 |
三、主体结构:科学、务实的工作方式 | 第129-131页 |
第四章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 第131-161页 |
第一节 话语、文本与政策分析 | 第131-135页 |
第二节 政策文本的选取及其分析框架 | 第135-139页 |
第三节 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内容特征 | 第139-145页 |
一、高等教育发展:"质量为本" | 第139-142页 |
二、高等教育功能:经济化倾向 | 第142-145页 |
第四节 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语气特征 | 第145-155页 |
一、氛围营造:强调危机感与竞争、革新 | 第145-149页 |
二、语气表述:委婉、缜密而客现 | 第149-155页 |
第五节 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价值取向 | 第155-161页 |
一、术语的界定与强化 | 第155-157页 |
二、对政策优劣的评判 | 第157-161页 |
第五章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 第161-192页 |
第一节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对欧洲成员国的影响:以英国、爱尔兰为例 | 第162-171页 |
一、媒体影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关于OECD的报道分析 | 第162-166页 |
二、爱尔兰高等教育评议及其影响 | 第166-171页 |
第二节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对非欧洲成员国的影响:以美国为例 | 第171-182页 |
一、美国与经合组织关系的特殊性 | 第171-173页 |
二、美国对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 第173-175页 |
三、经合组织对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 第175-182页 |
第三节 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对非成员国的影响:以中国为例 | 第182-192页 |
一、经合组织高等教育出版物逐渐引入 | 第182-185页 |
二、关于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与项目的研究起步 | 第185-186页 |
三、参与经合组织高等教育项目 | 第186-189页 |
四、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借鉴 | 第189-192页 |
第六章 经合组织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符号权力 | 第192-200页 |
一、从经济资本中滋生的符号资本 | 第192-194页 |
(一) 成员国经济资本带来的符号资本 | 第192页 |
(二) 组织在经济领域积累的符号资本 | 第192-193页 |
(三) 高等教育政策的社会经济背景 | 第193-194页 |
二、借助文化资本生成的符号结构 | 第194-195页 |
三、籍由社会资本传播的符号结构 | 第195-196页 |
四、结构的再生产:经合组织与国家关系 | 第196-20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0-225页 |
附录 OECD使命陈述的变迁 | 第225-22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28-229页 |
后记 | 第229-2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