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灵肉冲突母题叙事--以郁达夫、丁玲和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对于“灵”与“肉”的认识 | 第8-9页 |
1.2 定义“灵肉冲突” | 第9-12页 |
1.3 灵肉冲突母题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灵肉冲突母题书写出现的必然性 | 第13-18页 |
2.1 传统伦理观的认同与解体 | 第13-15页 |
2.2 弗洛伊德理论的支撑 | 第15-18页 |
3 灵肉冲突叙事的发展轨迹 | 第18-23页 |
4 灵肉冲突母题的特征 | 第23-38页 |
4.1 原型的呈现 | 第23-27页 |
4.1.1 人物形象的选取 | 第23-25页 |
4.1.2 情节的推进 | 第25-26页 |
4.1.3 突出身体意象 | 第26-27页 |
4.2 作家对“灵”的把握 | 第27-31页 |
4.2.1 传统的道德要求 | 第27-29页 |
4.2.2 利用现代理性进行人格考量 | 第29-30页 |
4.2.3 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需求 | 第30-31页 |
4.3 “肉”始终置于“灵”的审视下 | 第31-34页 |
4.4 作家不同的处理模式 | 第34-38页 |
5 灵肉冲突母题的价值指向 | 第38-45页 |
5.1 分析作家表现情欲冲突的内在价值选择 | 第38-40页 |
5.2 当代文学关于灵肉冲突渐变规律的把握 | 第40-45页 |
5.2.1 意象的选取 | 第41-42页 |
5.2.2 本我需求满足下的灵肉冲突 | 第42-43页 |
5.2.3 淡化社会性,突出精神追求 | 第43-45页 |
6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