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民间文学论文

情重网密:马坪壮欢的情感人类学分析

内容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论第9-14页
    (一) 研究缘起及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壮族歌咏文化研究第10-11页
        2、情感的人类学研究第11-12页
    (三) 研究理论、方法与目的第12-14页
一、情感研究的民族志背景第14-16页
    (一) 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第14页
    (二) 人文历史概况第14-16页
二、与“心”相和:情感的主体性表达第16-22页
    (一) 歌在“人”心:自我的情感表达第16-17页
    (二) 歌在心“间”: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第17-22页
三、亲密关系:歌谣展演中两性的情感策略第22-29页
    (一) 民歌与女性:性别身份的建构与认同第22-24页
    (二) 情感与婚姻:婚恋礼俗歌第24-25页
    (三) 真情与戏谑:情感与道德的暧昧共生第25-29页
四、“民歌社会”:情感维度的社会文化意涵第29-41页
    (一) 仪式情境下的集体情绪经验第29-36页
        1、庙内与庙外:有序与混乱的情感拉锯第29-32页
            1.1 人与神之间第29-30页
            1.2 乡村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第30-32页
            1.3 庙外狂欢第32页
        2、祭庙、拜祖与做社:强化与消解的情感张力第32-35页
            2.1 村神与社神之争第32-34页
            2.2 村神与祖先神(鬼)之争第34-35页
        3、仪式的复兴:现代化力量在场的情感效应第35-36页
    (二) 日常生活情境下的情感文化第36-41页
        1、歌唱的立体性:情感与时空的制造与再造第36-38页
        2、情感社群:歌唱的剧班运作模式第38-41页
五、壮欢新唱:民间社会与外界情感交流的互惠第41-49页
    (一) 民间社会与“局外人”“边缘人”的偏见和共谋第41-42页
    (二) 民间社会与国家权力的相遇与相守第42-49页
        1、壮欢演唱的舞台呈现第42-44页
            1.1 民歌表演在传统与现代场域间自由切换第42-43页
            1.2 民歌表演成为新型博弈场第43-44页
        2、壮欢演唱映射文化变迁第44-46页
            2.1 文化变迁的特征第44-45页
            2.2 文化变迁的动力机制第45-46页
        3、民间社会与国家权威相遇时的情感调适第46-49页
结论第49-51页
注释第51-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一) 专著类第56-57页
        1、中文著作第56页
        2、外文译著第56-57页
    (二) 论文类第57-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国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
下一篇:以跨语境诗学意识阐释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