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法律治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2-15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4-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创新点第14-15页
2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15-18页
    2.1 互联网金融含义第15页
    2.2 互联网金融分类第15-18页
        2.2.1 互联网支付第15-16页
        2.2.2 网络借贷第16页
        2.2.3 股权众筹融资第16页
        2.2.4 互联网基金销售第16-17页
        2.2.5 互联网保险第17页
        2.2.6 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第17-18页
3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第18-22页
    3.1 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技术风险第18页
    3.2 互联网金融监管风险第18-19页
    3.3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第19-20页
        3.3.1 非法集资诈骗风险第19-20页
        3.3.2 知识产权侵害风险第20页
        3.3.3 非法经营风险或者擅自设立金融机构风险第20页
    3.4 经营风险第20-22页
4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法律治理现状第22-25页
    4.1 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披露法规欠缺第22页
    4.2 互联网金融征信立法规范缺乏第22-23页
    4.3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立法欠缺致使监管主体不明第23页
    4.4 互联网金融缺乏明确的市场准入法律标准第23-25页
5 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法律治理的比较与借鉴第25-28页
    5.1 美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法律治理第25-26页
        5.1.1 拥有完善的法律风险治理立法框架第25页
        5.1.2 建立联邦政府、州共同监管模式第25-26页
        5.1.3 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第26页
    5.2 欧盟互联网金融风险法律治理第26-27页
        5.2.1 变革不适应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第26-27页
        5.2.2 加强欧洲央行的监管和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业自律意识建设第27页
    5.3 英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法律治理第27-28页
6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法律治理的建议第28-35页
    6.1 加快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立法第28-30页
        6.1.1 在立法中明确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主体第28页
        6.1.2 在现有商业银行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加快互联网金融立法第28-29页
        6.1.3 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制度第29页
        6.1.4 严格刑事相关法律制度对互联网金融犯罪打击力度第29-30页
    6.2 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基础设施第30-32页
        6.2.1 加快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第30-31页
        6.2.2 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统一监测机制第31-32页
    6.3 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业自律建设第32-34页
        6.3.1 强化互联网金融企业诚信建设第32-33页
        6.3.2 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风险防范制度第33-34页
    7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后记第37-3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缺陷出生的法律问题研究--以上海市黄芳医疗纠纷案为例
下一篇:我国土地银行法律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