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黄芳医疗纠纷案的案情介绍及争议问题 | 第16-20页 |
2.1 基本案情及法院裁判 | 第16-18页 |
2.1.1 案情简介 | 第16-17页 |
2.1.2 判决结果 | 第17-18页 |
2.2 本案的争议焦点 | 第18-20页 |
2.2.1 患者状况与医方的医疗行为有无因果关系 | 第18页 |
2.2.2 医疗损害鉴定结果认识不一致 | 第18-19页 |
2.2.3 医疗损害赔偿范围存在差异 | 第19页 |
2.2.4 本案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追究 | 第19-20页 |
3 黄芳医疗纠纷案焦点问题的法理分析 | 第20-27页 |
3.1 缺陷出生的内涵 | 第20-21页 |
3.1.1 缺陷出生的概念 | 第20页 |
3.1.2 缺陷出生的特征 | 第20-21页 |
3.1.3 缺陷出生的法律因素 | 第21页 |
3.2 缺陷出生可诉性的法理基础和意义 | 第21-22页 |
3.2.1 缺陷出生之诉于法于理 | 第21-22页 |
3.2.2 有利于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人口质量的提高 | 第22页 |
3.2.3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 第22页 |
3.3 缺陷出生损害赔偿责任的实现路径 | 第22-27页 |
3.3.1 缺陷出生之诉的适格主体 | 第22-23页 |
3.3.2 缺陷出生之诉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23-24页 |
3.3.3 缺陷出生医疗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界定 | 第24-27页 |
4 域外国家关于缺陷出生的法律规制 | 第27-30页 |
4.1 大陆法系有关缺陷出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 | 第27-28页 |
4.1.1 法国缺陷出生的法律规制 | 第27页 |
4.1.2 德国缺陷出生的法律规制 | 第27-28页 |
4.2 英美法系有关缺陷出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 | 第28页 |
4.2.1 美国缺陷出生的法律规制 | 第28页 |
4.2.2 英国缺陷出生的法律规制 | 第28页 |
4.3 国外关于缺陷出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借鉴的意义 | 第28-30页 |
5 完善我国缺陷出生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法律思考 | 第30-34页 |
5.1 确立缺陷出生损害赔偿的标准 | 第30-31页 |
5.1.1 财产上的损害 | 第30页 |
5.1.2 精神上的损害 | 第30-31页 |
5.2 完善ADR与诉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第31-32页 |
5.2.1 采取ADR优先与诉讼相结合 | 第31页 |
5.2.2 建立医事特别诉讼程序或仲裁程序 | 第31-32页 |
5.3 缺陷出生医疗损害责任的制度保障 | 第32-34页 |
5.3.1 建立缺陷出生强制医疗赔偿保险制度 | 第32页 |
5.3.2 健全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 | 第32-33页 |
5.3.3 将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制度相衔接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