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 | 第16-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6页 |
2.1.2 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2.2.1 供试药物制备 | 第16-17页 |
2.2.2 试验溶液配制 | 第17页 |
2.2.3 膀胱癌模型建立及分组实验 | 第17-18页 |
2.2.4 膀胱癌评判标准 | 第18-19页 |
2.2.5 标本采集 | 第19页 |
2.2.6 血清TNF-α 和ICAM-1 水平检测 | 第19页 |
2.3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0-25页 |
2.4.1 2、4、6、8 周造模大鼠膀胱病理分级结果 | 第20-21页 |
2.4.2 各组药物对大鼠体重和采食量的变化 | 第21-22页 |
2.4.3 各组药物对大鼠膀胱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4 各组药物对大鼠膀胱病理组织学评分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5 各组药物对大鼠血清TNF-α 和ICAM-1 水平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讨论 | 第25-31页 |
2.5.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25-26页 |
2.5.2 膀胱癌的国内外治疗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2.5.3 西医治疗现状 | 第27-28页 |
2.5.4 中医药治疗 | 第28-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第3章 猪苓联合卡介苗预防膀胱癌作用分析 | 第33-39页 |
3.1 猪苓成分及对泌尿系统药理作用 | 第33-34页 |
3.2 卡介苗及其抗膀胱癌研究 | 第34-35页 |
3.3 猪苓联合应用卡介苗预防膀胱癌分析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