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公路 | 第18-19页 |
2.1.2 农村公路 | 第19-20页 |
2.1.3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项目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4页 |
2.2.3 项目融资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5-35页 |
3.1 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现状 | 第25-29页 |
3.1.1 农村公路建设规模逐年增大 | 第25-27页 |
3.1.2 全面落实了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 | 第27-28页 |
3.1.3 开展全省农村公路道路硬化行动 | 第28-29页 |
3.1.4 政府不断增大监督力度 | 第29页 |
3.2 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29-32页 |
3.2.1 部分地区配套资金缺口增大 | 第30页 |
3.2.2 部分地区选择的施工队伍施工力量薄弱 | 第30-31页 |
3.2.3 项目质量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 | 第31页 |
3.2.4 公路等级与技术标准偏低 | 第31-32页 |
3.3 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32-35页 |
3.3.1 部分地区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 | 第32页 |
3.3.2 对施工队伍整体水平管控不严格 | 第32-33页 |
3.3.3 质量精细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 | 第33页 |
3.3.4 未与时俱进制定更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的技术方案 | 第33-35页 |
第4章 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经验借鉴 | 第35-41页 |
4.1 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概况 | 第35-38页 |
4.1.1 国外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状况 | 第35-36页 |
4.1.2 国内其他省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状况 | 第36-38页 |
4.2 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经验启示 | 第38-41页 |
4.2.1 融资渠道多元化 | 第38-39页 |
4.2.2 严把施工队伍选择关 | 第39页 |
4.2.3 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精细化 | 第39-40页 |
4.2.4 因地制宜提升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水平 | 第40-41页 |
第5章 完善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1-52页 |
5.1 选择多种融资渠道 | 第41-44页 |
5.1.1 发行市政债券 | 第41-42页 |
5.1.2 运用BOT模式进行项目管理 | 第42-43页 |
5.1.3 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 第43-44页 |
5.2 加强对施工单位整体水平的管控 | 第44-46页 |
5.2.1 优选出业绩和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 | 第44-45页 |
5.2.2 项目“打捆”委托招标代理进行招标 | 第45-46页 |
5.2.3 严格审查关键岗位施工人员管理与技术水平 | 第46页 |
5.3 全面推进工程质量管理精细化 | 第46-49页 |
5.3.1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合同执行情况监督管理 | 第47页 |
5.3.2 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管控 | 第47-48页 |
5.3.3 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工作 | 第48-49页 |
5.4 提升农村公路设计等级与技术标准 | 第49-52页 |
5.4.1 因地制宜提升农村公路等级 | 第50页 |
5.4.2 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 | 第50-51页 |
5.4.3 政府管理部门严控农村公路设计质量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