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焊接残余应力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低温相变材料的提出与发展 | 第13-21页 |
1.3.1 低温相变材料设计原则及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1.3.2 焊缝金属的组织成分 | 第18-19页 |
1.3.3 低温相变材料裂纹敏感性研究 | 第19页 |
1.3.4 焊缝金属力学性能研究 | 第19-20页 |
1.3.5 低温相变材料对变形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 管线钢的焊接性能概述 | 第21-23页 |
1.4.1 管线钢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 第21-22页 |
1.4.2 管线钢的焊接特性 | 第22-23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及内容 | 第23-27页 |
1.5.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3-24页 |
1.5.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5.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1.5.4 主要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材料制备及试验方法 | 第27-38页 |
2.1 低温相变焊丝制备 | 第27-30页 |
2.1.1 焊丝设计 | 第27-29页 |
2.1.2 焊丝制备 | 第29-30页 |
2.2 热膨胀试验 | 第30页 |
2.3 焊接试验 | 第30-32页 |
2.4 组织及力学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2.4.1 焊缝金属组织分析 | 第32-33页 |
2.4.2 拉伸试验 | 第33页 |
2.4.3 低温冲击试验 | 第33-34页 |
2.4.4 显微硬度测试 | 第34页 |
2.4.5 化学成分检测 | 第34页 |
2.5 焊接残余应力测试 | 第34-35页 |
2.6 电化学腐蚀试验 | 第35-37页 |
2.6.1 含H2S的饱和CO2溶液配制 | 第36页 |
2.6.2 不同Cl-浓度溶液配置 | 第36页 |
2.6.3 不同PH值的腐蚀介质 | 第36-37页 |
2.6.4 电化学试验 | 第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焊缝金属组织及性能分析 | 第38-55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焊丝成分及组织分析 | 第38-39页 |
3.3 焊缝金属金相组织分析 | 第39-46页 |
3.3.1 金相分析 | 第39-44页 |
3.3.2 焊缝金属元素谱图分析 | 第44-46页 |
3.3.3 组织成分分析 | 第46页 |
3.4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 第46-53页 |
3.4.1 焊接接头冲击性能分析 | 第47-52页 |
3.4.2 拉伸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3.4.3 显微硬度测试结果 | 第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分析 | 第55-65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相变温度Ms测试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3 残余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4.3.1 待测点确定 | 第56-57页 |
4.3.2 焊接残余应力计算 | 第57-61页 |
4.4 焊接变形分析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焊接接头电化学腐蚀性能分析 | 第65-82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低温相变焊缝焊缝金属在CO2/H2S介质中腐蚀行为研究 | 第65-72页 |
5.2.1 低温相变焊缝焊缝金属在CO2/H2S介质中腐蚀机理分析 | 第65-68页 |
5.2.2 极化曲线特征分析 | 第68-70页 |
5.2.3 腐蚀形貌分析 | 第70-72页 |
5.3 CL-浓度对焊缝焊缝金属腐蚀行为影响 | 第72-77页 |
5.3.1 极化曲线特征 | 第72-73页 |
5.3.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73-75页 |
5.3.3 腐蚀形貌 | 第75-77页 |
5.4 PH值对焊缝焊缝金属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77-80页 |
5.4.1 极化曲线特征 | 第77-78页 |
5.4.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78-79页 |
5.4.3 腐蚀形貌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