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多孔微-纳结构Cu(N3)2原位合成的MEMS含能芯片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0-13页 |
1.2.1 含能芯片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叠氮化铜的原位制备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2 叠氮化铜制备及表征 | 第17-40页 |
2.1 试验装置、仪器和药品 | 第17-19页 |
2.1.1 实验装置 | 第17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17-18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19-27页 |
2.2.1 多孔铜的制备 | 第19-25页 |
2.2.2 叠氮化铜的制备 | 第25-27页 |
2.3 叠氮化铜原位合成影响因素研究 | 第27-38页 |
2.3.1 铜的价态对叠氮化过程影响研究 | 第27-28页 |
2.3.2 添加剂对对叠氮化过程影响研究 | 第28-35页 |
2.3.3 叠氮化时间对叠氮化过程影响研究 | 第35-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MEMS含能芯片的设计、制备及测试 | 第40-50页 |
3.1 点火桥的设计 | 第40-42页 |
3.2 MEMS芯片的制备 | 第42-48页 |
3.2.1 光刻 | 第42-45页 |
3.2.2 磁控溅射镀膜 | 第45-47页 |
3.2.3 点火桥的点火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3.3 MEMS含能芯片的点火试验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4.1 本文总结 | 第50-51页 |
4.2 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