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三重摩擦摆支座隔震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引言第9-10页
        1.1.1 课题背景第9-10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2 摩擦摆支座隔震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摩擦摆支座隔震结构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摩擦摆隔震支座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摩擦摆支座的工程应用第15-1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主要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的运行原理及力-位移关系第19-30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摩擦单摆隔震支座第19-20页
        2.2.1 摩擦单摆隔震支座的基本构造及原理第19-20页
        2.2.2 摩擦单摆隔震支座的力-位移关系第20页
    2.3 三重摩擦摆支座的基本构造及原理第20-22页
    2.4 三重摩擦摆支座力-位移关系第22-29页
        2.4.1 阶段Ⅰ第22-23页
        2.4.2 滑移阶段Ⅱ第23-25页
        2.4.3 滑移阶段Ⅲ第25-26页
        2.4.4 滑移阶段Ⅳ第26-27页
        2.4.5 滑移阶段Ⅴ第27-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三重摩擦摆支座的数值模拟方法第30-42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侧向力-位移关系总结第30-32页
    3.3 三重摩擦摆支座的数值模拟方法第32页
    3.4 三重摩擦摆支座的串联模型第32-34页
        3.4.1 三重摩擦摆支座串联模型的输入参数第32-34页
    3.5 三重摩擦摆支座的并联模型第34-37页
        3.5.1 并联模型参数设置第35-37页
    3.6 三重摩擦摆支座的PDSM模型第37-39页
        3.6.1 PDSM模型的基本构成第37-38页
        3.6.2 PDSM模型中滞回单元的实现方式第38-39页
    3.7 三维TFP单元第39-40页
    3.8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三重摩擦摆支座多阶段隔震性能的控制参数分析第42-54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串联模型在S AP2000中的实施第42-43页
    4.3 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三重摩擦摆支座参数变化对上部结构响应的影响第43-53页
        4.3.1 结构分析模型、参数与地震动记录选择第43-48页
        4.3.2 支座参数影响分析第48-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三水准”型三重摩擦摆支座隔震性能分析第54-66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三水准”型摩擦摆支座侧向力-位移关系第54-55页
    5.3 “三水准”型支座参数选取第55-56页
    5.4 结构分析模型与地震动记录选择第56-57页
    5.5 “三水准”型三重摩擦摆支座隔震结构隔震效率分析第57-64页
    5.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总结第66页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基坑咬合桩支护结构施工数值模拟与监测研究
下一篇:楼板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传力机制分析及对RC框架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