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咬合桩支护结构施工数值模拟与监测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咬合桩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深基坑变形监测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光纤传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咬合桩围护体系设计理论 | 第18-27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8-21页 |
2.1.1 工程简介 | 第18-19页 |
2.1.2 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 第19-21页 |
2.2 围护结构方案比选 | 第21-22页 |
2.3 围护结构计算理论 | 第22-26页 |
2.3.1 咬合桩等效为地下连续墙 | 第22-23页 |
2.3.2 桩锚支护结构体系设计计算理论 | 第23-24页 |
2.3.3 锚索设计 | 第24-26页 |
2.4 咬合桩施工工序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基坑施工现场监测分析 | 第27-41页 |
3.1 监测方案 | 第27-32页 |
3.1.1 基坑监测目的 | 第27页 |
3.1.2 基坑监测依据 | 第27-28页 |
3.1.3 基坑监测项目及仪器 | 第28-29页 |
3.1.4 监测频率及预警值 | 第29-30页 |
3.1.5 监测点布置 | 第30-32页 |
3.2 基坑变形机理 | 第32-34页 |
3.2.1 围护结构侧移 | 第33-34页 |
3.2.2 基坑底部隆起 | 第34页 |
3.2.3 基坑地表沉降 | 第34页 |
3.3 监测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3.3.1 桩顶水平位移 | 第35页 |
3.3.2 桩顶竖向位移 | 第35-36页 |
3.3.3 桩体水平位移 | 第36-37页 |
3.3.4 地表沉降 | 第37-38页 |
3.3.5 锚索拉力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基坑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第41-50页 |
4.1 MIDAS GTS NX简介 | 第41页 |
4.2 模型简化及参数选取 | 第41-42页 |
4.3 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4.4 工况模拟 | 第43页 |
4.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4.5.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 | 第43-45页 |
4.5.2 咬合桩桩身弯矩分析 | 第45-46页 |
4.5.3 锚索拉力分析 | 第46页 |
4.5.4 桩后地表沉降 | 第46-48页 |
4.5.5 无超挖情况的模拟分析 | 第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光纤光栅监测系统设计 | 第50-59页 |
5.1 光纤光栅传感的基本原理 | 第50-51页 |
5.2 光纤光栅测斜传感装置设计 | 第51-53页 |
5.3 水平位移量测 | 第53-54页 |
5.4 地表沉降量测 | 第54-55页 |
5.5 腰梁变形量测 | 第55页 |
5.6 锚杆(索)监测 | 第55-56页 |
5.7 土压力 | 第56-57页 |
5.8 基坑监测系统 | 第57-58页 |
5.9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1 结论 | 第59-60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