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论文

神东矿区井下采空区水库水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表第10-13页
1 绪论第13-25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3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5页
        1.3.1 研究内容第23页
        1.3.2 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地质赋存与水资源分布特征第25-41页
    2.1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水文地质概况第25-30页
        2.1.1 神东矿区概况第25-26页
        2.1.2 神东矿区煤层地质条件第26-28页
        2.1.3 神东矿区水资源赋存特征第28-30页
    2.2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发育规律第30-38页
        2.2.1 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理论计算方法第30-31页
        2.2.2 补连塔矿大采高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第31-32页
        2.2.3 补连塔矿四盘区 1-2 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第32-37页
        2.2.4 大柳塔矿 5-2 煤三盘区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第37-38页
        2.2.5 神东矿区典型矿井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统计第38页
    2.3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第38-40页
        2.3.1 工作面采煤对矿区水资源循环的影响第38-39页
        2.3.2 煤矿开采对矿区地表水的影响第39-40页
        2.3.3 采煤对矿区地下水的影响第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地下水库的建设原理与技术第41-56页
    3.1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第41-42页
        3.1.1 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第41页
        3.1.2 水资源约束第41-42页
    3.2 神东矿区地下水库水循环利用技术的提出第42-45页
        3.2.1 现有保水技术及其在神东矿区适应性分析第42-43页
        3.2.2 煤矿地下水库的“导储用”水循环利用技术第43-45页
        3.2.3 神东矿区地下水库建设的适应性第45页
    3.3 煤矿地下水库水循环利用技术原理第45-53页
        3.3.1 煤矿地下水库的概念及适用条件第45-49页
        3.3.2 煤矿地下水库的净水原理第49-53页
    3.4 神东矿区地下水库建设技术第53-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地下水库建设关键技术第56-80页
    4.1 地下水库的规划与选址方法第56-58页
        4.1.1 地下水库规划的水文条件第56-57页
        4.1.2 地下水库的规划与选址方法第57-58页
    4.2 地下水库的库容确定方法第58-62页
        4.2.1 地下水库储水空间第58页
        4.2.2 地下水库库容的影响因素第58-59页
        4.2.3 地下水库库容计算模型第59-62页
        4.2.4 地下水库储水系数现场实测第62页
    4.3 地下水库隔离坝体构筑技术第62-70页
        4.3.1 地下水库隔离坝体特征分析第62-63页
        4.3.2 地下水库隔离坝体受力分析第63-68页
        4.3.3 地下水库隔离坝体参数确定第68-69页
        4.3.4 地下水库隔离坝体构筑工艺第69-70页
    4.4 地下水库坝体防渗技术第70-76页
        4.4.1 煤柱坝体采动裂隙防渗技术第71-72页
        4.4.2 人工构筑物防渗技术研究第72-76页
    4.5 地下水库库间管道建设工艺第76-78页
        4.5.1 地下水库管道布置原则第76页
        4.5.2 地下水库管道建设工艺第76-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5 地下水库运行的安全保障技术第80-90页
    5.1 地下水库水资源调配技术第80-83页
        5.1.1 地下水库水资源量的调控计算第80-81页
        5.1.2 地下水库水资源的调用与补给第81-83页
    5.2 地下水库的水质保障技术第83-85页
    5.3 地下水库运行的安全保障技术第85-89页
        5.3.1 地下水库安全监测技术第85-87页
        5.3.2 地下水库保障技术第87页
        5.3.3 地下水库的安全智能控制系统第87-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6 大柳塔煤矿采空区水库水循环利用技术工程实践第90-119页
    6.1 大柳塔煤矿概况及主要水文地质条件第90-92页
    6.2 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建设情况第92-96页
        6.2.1 矿井地下水库水循环利用技术改进提升过程第92-94页
        6.2.2 水库建设主要情况第94-96页
    6.3 大柳塔煤矿采空区水库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第96-110页
        6.3.1 地下水库储水容量分布第96-99页
        6.3.2 地下水库坝体建设第99-100页
        6.3.3 地下水库污水回灌管路布置第100-101页
        6.3.4 地下水库清水取用管路布置第101-104页
        6.3.5 地下水库监测监控系统第104-107页
        6.3.6 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建设经验第107-110页
    6.4 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水循环利用技术应用效果第110-115页
        6.4.1 地下水库的优越性第110页
        6.4.2 地下水库的功能第110-111页
        6.4.3 地下水库经济效益分析第111-112页
        6.4.4 地下水库技术推广应用与获奖情况第112-115页
    6.5 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后续建设规划第115-118页
    6.6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9-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9页
附录第129-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9-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获奖第130-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2-133页
    相关研究报告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木樨属植物形态学和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下一篇:不同放牧强度下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与AM真菌和根部入侵真菌的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