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烯烃-铜(Ⅰ)配聚物的结构模式 | 第14-19页 |
1.1.1 配位方式 | 第15-18页 |
1.1.2 金属(Ⅰ)红外光谱 | 第18-19页 |
1.2 烯烃-铜(Ⅰ)配聚物的应用 | 第19-25页 |
1.2.1 作为催化剂 | 第19-20页 |
1.2.2 电化学性质 | 第20页 |
1.2.3 荧光性质 | 第20-22页 |
1.2.4 铁电性质 | 第22页 |
1.2.5 手性拆分 | 第22-24页 |
1.2.6 烯烃的纯化 | 第24页 |
1.2.7 仿生学应用 | 第24-25页 |
1.3 电介质概述 | 第25-26页 |
1.3.1 电介质极化 | 第25页 |
1.3.2 居里外斯定律 | 第25-26页 |
1.3.3 晶体介电性质 | 第26页 |
1.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发光性能 | 第26-27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第2章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0-32页 |
2.1 仪器 | 第30页 |
2.2 药品 | 第30-32页 |
第3章 以高哌嗪为构筑块的烯烃-铜(I)配聚物及其介电、荧光性质 | 第32-48页 |
3.1 配体合成 | 第32-33页 |
3.2 C_(11)H_(19)N_2Br_2Cu_2 (1) 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 第33-40页 |
3.2.1 C_(11)H_(19)N_2Br_2Cu_2 (1)的合成 | 第33页 |
3.2.2 C_(11)H_(19)N_2Br_2Cu_2 (1) 的表征 | 第33-35页 |
3.2.3 C_(11)H_(19)N_2Br_2Cu_2 (1) 的单晶结构 | 第35-38页 |
3.2.4 C_(11)H_(19)N_2Br_2Cu_2 (1)的荧光性质 | 第38-39页 |
3.2.5 C_(11)H_(19)N_2Br_2Cu_2 (1) 的介电性质 | 第39-40页 |
3.3 C_(23)H_(28)N_2CuBr·CH_3OH(2) 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 第40-47页 |
3.3.1 C_(23)H_(28)N_2CuBr·CH_3OH(2) 的合成 | 第40页 |
3.3.2 C_(23)H_(28)N_2CuBr·CH_3OH (2) 的表征 | 第40-42页 |
3.3.3 C_(23)H_(28)N_2CuBr·CH_4O (2) 的晶体结构 | 第42-45页 |
3.3.4 C_(23)H_(28)N_2CuBr·CH_3OH(2)的荧光性质 | 第45-46页 |
3.3.5 C_(23)H_(28)N_2CuBr·CH_3OH (2) 的介电性质研究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以吗啡啉为构筑块的烯烃-铜(I)配聚物及其介电、荧光性质 | 第48-54页 |
4.1 C_(13)H_(14)NOCuCl(3) 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 第48-53页 |
4.1.1 配体合成 | 第48页 |
4.1.2 C_(13)H_(14)NOCuCl(3)的合成 | 第48-49页 |
4.1.3 C_(13)H_(14)NOCuCl(3)的表征 | 第49-50页 |
4.1.4 C_(13)H_(14)NOCuCl(3) 的晶体结构 | 第50-52页 |
4.1.5 C_(13)H_(14)NOCuCl(3) 的介电性质 | 第52页 |
4.1.6 C_(13)H_(14)NOCuCl(3) 的荧光性质 | 第52-53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以 2,5-二甲基哌嗪为构筑块的烯烃-铜(Ⅰ)配聚物及其介电、荧光性质研究 | 第54-64页 |
5.1 2,5-二甲基哌嗪与 4-乙烯基苄基氯反应合成配体 | 第54页 |
5.2 C_(12)H_(15)NCu_3Cl_4(4)和C_(12)H_(15)NCu_3Br_4(5)的合成与表征 | 第54-62页 |
5.2.1 C_(12)H_(15)NCu_3Cl_4(4) 和C_(12)H_(15)NCu_3Br_4(5)的合成 | 第54-55页 |
5.2.2 C_(12)H_(15)NCu_3Cl_4(4) 和C_(12)H_(15)NCu_3Br_4(5) 的表征 | 第55-57页 |
5.2.3 C_(12)H_(15)NCu_3Cl_4(4) 和C_(12)H_(15)NCu_3Br_4(5) 的晶体结构 | 第57-60页 |
5.2.4 C_(12)H_(15)NCu_3Cl_4(4) 和C_(12)H_(15)NCu_3Br_4(5)的荧光性质 | 第60-61页 |
5.2.5 C_(12)H_(15)NCu_3Cl_4(4) 和C_(12)H_(15)NCu_3Br_4(5) 的介电性质研究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以高哌嗪为构筑块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介电性质研究 | 第64-76页 |
6.1 [Cd(hpip)Br_2]_n (6) 的合成、表征及介电性质研究 | 第64-68页 |
6.1.1 [Cd(hpip)Br_2]_n (6) 的合成 | 第64页 |
6.1.2 [Cd(hpip)Br_2]_n (6)的表征 | 第64-66页 |
6.1.3 [Cd(hpip)Br_2]_n (6) 的单晶结构 | 第66-68页 |
6.1.4 [Cd(hpip)Br_2]_n (6)的介电性质 | 第68页 |
6.2 (hpip)_2Cu_8Cl_(10)(7)的合成表征及介电性质 | 第68-73页 |
6.2.1 (hpip)_2Cu_8Cl_(10)(7) 的合成 | 第68-69页 |
6.2.2 (hpip)_2Cu_8Cl_(10)(7)的表征 | 第69-71页 |
6.2.3 (hpip)_2Cu_8Cl_(10)(7) 的单晶结构 | 第71-73页 |
6.2.4 (hpip)_2Cu_8Cl_(10)(7)的介电性质 | 第7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