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副词“好在”的多角度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4页
    1.1 选题意义第12页
    1.2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第12页
    1.3 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第12-13页
    1.4 语料来源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第14-19页
    2.1 前人关于语气副词及A在X等格式的研究第14-15页
        2.1.1 语气副词的研究第14-15页
        2.1.2 A在X等格式的研究第15页
    2.2 前人关于语气副词“好在”的研究第15-17页
        2.2.1 语气副词“好在”的研究第16-17页
        2.2.2 语气副词“好在”和“幸亏”的比较第17页
    2.3 成果与不足第17-19页
        2.3.1 前人研究的成果第17-18页
        2.3.2 前人研究的不足第18-19页
第三章 副词“好在”与“好在X”等格式的比较第19-30页
    3.1 格式中“好”和“在”的分析第19-21页
        3.1.1“好在X”格式中的“好”第19页
        3.1.2“好就好在X”格式中的“好”第19-20页
        3.1.3“好在X”格式中的“在”第20页
        3.1.4“好就好在X”格式中的“在”第20-21页
    3.2 句法功能的比较第21-25页
        3.2.1“好在X”格式的句法分析第21-23页
        3.2.2“好就好在X”格式的句法分析第23-24页
        3.2.3 副词“好在”与两个格式的比较分析第24-25页
    3.3 语义功能的比较第25-28页
        3.3.1“好在X”格式的语义分析第25-26页
        3.3.2“好就好在X”格式的语义分析第26-27页
        3.3.3 副词“好在”与两个格式的比较分析第27-28页
    3.4 语用功能的比较第28-30页
        3.4.1“好在X”格式的语用分析第28页
        3.4.2“好就好在X”格式的语用分析第28-29页
        3.4.3 副词“好在”与两个格式的比较分析第29-30页
第四章 副词“好在”的句法特点第30-48页
    4.1 语料整理第30页
    4.2 句法分布第30-37页
        4.2.1.“好在”句的主语情况第30-33页
        4.2.2.“好在”后句子成分的句法特点第33-36页
        4.2.3.“好在”的有标记性第36-37页
    4.3 语义分析第37-43页
        4.3.1 语义指向的歧义分析第37-38页
        4.3.2 语义指向和“好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关系第38-39页
        4.3.3“好在”句的语义分析第39-40页
        4.3.4 语义结构模式第40-42页
        4.3.5 语义关系和语义特征第42-43页
    4.4 语用分析第43-48页
        4.4.1“好在”的语用功能第43-44页
        4.4.2 对比焦点第44-46页
        4.4.3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第46-48页
第五章 副词“好在”的篇章特点第48-61页
    5.1“好在”在篇章中的隐现情况第48-54页
        5.1.1“好在”的可隐可现第48-50页
        5.1.2“好在”的必现第50-54页
    5.2“好在”的篇章衔接关系第54-58页
        5.2.1 从篇章层面看“好在”的衔接方式第54-55页
        5.2.2“好在”的篇章衔接的类型第55-57页
        5.2.3“好在”的篇章连接功能第57-58页
    5.3 从心理认知角度看“好在”语篇的连贯性第58-61页
        5.3.1 心理认知与“好在”语篇的连贯性第58-60页
        5.3.2 意象图式与“好在”语篇的连贯性第60-61页
第六章 副词“好在”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第61-71页
    6.1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好在”的来源第61-63页
        6.1.1 作为词的“好在”其“问候”义的消失第61-62页
        6.1.2 格式“好在X”第62-63页
    6.2“好在”语法化的句法环境第63-65页
    6.3“好在”语法化的语义基础第65-66页
    6.4“好”和“在”意义的虚化第66-67页
    6.5 副词“好在”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第67-71页
        6.5.1 相邻句位,边界消失第67-68页
        6.5.2 句法适宜性、语义相宜性和高频使用第68页
        6.5.3 主观化第68-69页
        6.5.4 认知心理和双音化趋势第69页
        6.5.5 小结:副词“好在”语法化过程第69-71页
第七章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介素-1β对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和分解代谢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下一篇: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其灭活疫苗免疫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