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引言 | 第8-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4页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2.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0页 |
2.1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2.1.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第15页 |
2.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2.2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涵义 | 第16-18页 |
2.2.1 实践育人 | 第16-17页 |
2.2.2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 | 第17-18页 |
2.3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功能 | 第18-20页 |
2.3.1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 第18页 |
2.3.2 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 第18-19页 |
2.3.3 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 第19-20页 |
3.新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现状分析 | 第20-36页 |
3.1 新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现状调查 | 第20-22页 |
3.1.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3.1.2 访谈的基本情况 | 第22页 |
3.2 新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取得的成效 | 第22-25页 |
3.2.1 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日益丰富 | 第22-23页 |
3.2.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 | 第23-24页 |
3.2.3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逐渐提高 | 第24-25页 |
3.3 新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31页 |
3.3.1 社会实践育人重视程度不足 | 第25-28页 |
3.3.2 社会实践单位配合不力 | 第28-29页 |
3.3.3 社会实践活动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 | 第29页 |
3.3.4 社会实践缺乏完善的体系 | 第29-31页 |
3.3.5 社会实践基地不足 | 第31页 |
3.4 新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3.4.1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 第32页 |
3.4.2 部分企业单位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 第32-33页 |
3.4.3 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存在缺陷 | 第33-34页 |
3.4.4 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 第34页 |
3.4.5 高校社会实践缺少整体规划 | 第34-35页 |
3.4.6“三位一体”的合力机制尚未形成 | 第35-36页 |
4.新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对策思考 | 第36-47页 |
4.1 转变观念,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重视度 | 第36-37页 |
4.1.1 转变高校管理理念,发挥高校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 | 第36页 |
4.1.2 转变学生自身观念,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作用 | 第36-37页 |
4.1.3 提升社会重视程度,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 | 第37页 |
4.2 完善激励制度,激发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活力 | 第37-39页 |
4.2.1 选树实践育人的先进典型 | 第37-38页 |
4.2.2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奖励制度 | 第38-39页 |
4.2.3 调动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 第39页 |
4.3 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协同发展 | 第39-44页 |
4.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 第40-41页 |
4.3.2 提升高校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水平 | 第41-42页 |
4.3.3 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育人基地 | 第42-44页 |
4.4 加强考评管理,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评价机制 | 第44-47页 |
4.4.1 学生体验性评价 | 第44-45页 |
4.4.2 教师指导性评价 | 第45页 |
4.4.3 学校综合性评价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附录一 | 第48-51页 |
附录二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