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趋势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特点及功能 | 第15-24页 |
2.1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特点 | 第15-17页 |
2.1.1 生态特点 | 第15-16页 |
2.1.2 形态特点 | 第16页 |
2.1.3 空间特点 | 第16页 |
2.1.4 工程特点 | 第16-17页 |
2.1.5 视觉特点 | 第17页 |
2.1.6 受众特点 | 第17页 |
2.2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功能 | 第17-18页 |
2.2.1 保持水土功能 | 第17页 |
2.2.2 保障行车安全功能 | 第17-18页 |
2.2.3 保护环境功能 | 第18页 |
2.2.4 美化景观功能 | 第18页 |
2.3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 | 第18-23页 |
2.3.1 绿化标准滞后 | 第19页 |
2.3.2 绿化配置形式单调 | 第19页 |
2.3.3 绿化工程质量差 | 第19-22页 |
2.3.4 后期养护不到位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于山区高速公路的本土植物的利用和种植技术 | 第24-64页 |
3.1 本土植物的特性及其利用原则 | 第24-30页 |
3.1.1 本土植物的概念 | 第24页 |
3.1.2 本土植物的特性 | 第24-26页 |
3.1.3 本土植物的利用原则 | 第26-30页 |
3.2 山区高速公路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及其植物选择要求 | 第30-57页 |
3.2.1 边坡 | 第30-37页 |
3.2.2 路侧 | 第37-41页 |
3.2.3 中分带 | 第41-44页 |
3.2.4 立交 | 第44-51页 |
3.2.5 隧道 | 第51-54页 |
3.2.6 沿线房建 | 第54-56页 |
3.2.7 弃土场 | 第56-57页 |
3.3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种植技术 | 第57-62页 |
3.3.1 种植土技术 | 第58页 |
3.3.2 地被植物种植技术 | 第58-59页 |
3.3.3 树木种植技术 | 第59-60页 |
3.3.4 养护管理技术 | 第60-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铜遵高速公路本土植物绿化 | 第64-95页 |
4.1 铜遵高速公路沿线自然环境与植被特征 | 第64-70页 |
4.1.1 沿线行政区域 | 第64-65页 |
4.1.2 地形地貌特征 | 第65页 |
4.1.3 气候条件特征 | 第65-66页 |
4.1.4 水系水文 | 第66-68页 |
4.1.5 土壤条件 | 第68-70页 |
4.2 铜遵高速公路沿线植被特征 | 第70-78页 |
4.2.1 沿线植被分布情况 | 第70-71页 |
4.2.2 沿线主要植被类型 | 第71-78页 |
4.3 铜遵高速公路不同区域备选植物及其特性 | 第78-85页 |
4.3.1 铜遵高速公路不同区域工程概况 | 第78-84页 |
4.3.2 铜遵高速公路不同区域备选植物及其特性 | 第84-85页 |
4.4 铜遵高速公路不同区域绿化景观植物利用方案 | 第85-93页 |
4.4.1 边坡本土植物利用方案及案例 | 第85-86页 |
4.4.2 路侧本土植物利用方案及案例 | 第86-87页 |
4.4.3 中分带本土植物利用方案及案例 | 第87-89页 |
4.4.4 立交本土植物利用方案及案例 | 第89-90页 |
4.4.5 隧道本土植物利用方案及案例 | 第90-91页 |
4.4.6 沿线房建本土植物利用方案及案例 | 第91-92页 |
4.4.7 弃土场本土植物利用方案及案例 | 第92-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5-97页 |
5.1 结论 | 第95-96页 |
5.2 建议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附录1 备选植物及特性 | 第9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