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4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总体结构 | 第15-18页 |
第2章 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分析 | 第18-30页 |
2.1 颈椎的解剖学特征 | 第18-24页 |
2.2 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征 | 第24-26页 |
2.3 有限元法 | 第26-28页 |
2.3.1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 第26页 |
2.3.2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基于Simpleware的颈椎C1~C7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第30-42页 |
3.1 Simpleware简介 | 第30-32页 |
3.1.1 阈值分割 | 第32页 |
3.1.2 三维重建模型可视化 | 第32页 |
3.2 C1-C7全颈椎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32-37页 |
3.2.1 材料和方法 | 第32页 |
3.2.2 CT图像的阈值划分 | 第32-33页 |
3.2.3 区域增长 | 第33-34页 |
3.2.4 椎体的分离与增补 | 第34-35页 |
3.2.5 椎间盘及软骨重建 | 第35-36页 |
3.2.6 三维建模 | 第36-37页 |
3.3 模型匹配 | 第37-38页 |
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3.4.1 材料属性的赋值 | 第38-39页 |
3.4.2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基于Any Body的颈椎牵引仿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42-52页 |
4.1 Any Body软件简介 | 第42页 |
4.2 基于Any Body的颈椎牵引仿真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4.3 基于Any Body的颈椎牵引仿真结果验证 | 第43-50页 |
4.3.1 Anybody中颈椎牵引建模仿真的肌肉变化结果 | 第43-44页 |
4.3.2 表面肌电图法 | 第44-45页 |
4.3.3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5-46页 |
4.3.4 实验结果对比及讨论 | 第46-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基于Abaqus的全颈椎有限元分析 | 第52-62页 |
5.1 Any Body有限元分析接口 | 第52页 |
5.2 颈椎牵引的载荷输出 | 第52-53页 |
5.3 载荷及边界条件的加载 | 第53-54页 |
5.4 模型相互作用的设定 | 第54-55页 |
5.5 仿真结果及讨论 | 第55-61页 |
5.5.1 椎体、椎间盘及钩椎关节应力 | 第55-57页 |
5.5.2 椎体相对位移 | 第57-60页 |
5.5.3 讨论 | 第60-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颈椎牵引设备的研制 | 第62-82页 |
6.1 拉力传感器信号处理与显示电路设计 | 第62-72页 |
6.1.1 拉力传感器 | 第62-64页 |
6.1.2 硬件电路设计 | 第64-71页 |
6.1.3 软件设计 | 第71-72页 |
6.2 颈椎牵引设备机械结构的设计 | 第72-75页 |
6.3 基于伺服电机的牵引控制系统设计 | 第75-79页 |
6.4 颈椎牵引设备可靠性验证 | 第79-8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7.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7.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附录Ⅰ 单片机控制主程序 | 第91-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