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本论文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移动通信系统演进过程 | 第13-16页 |
1.3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4 绿色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5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自组织网络技术基础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SON综述 | 第23-28页 |
2.2.1 SON标准化进程 | 第24-27页 |
2.2.2 SON在LTE网络中的体系架构 | 第27-28页 |
2.3 异构网络概述 | 第28-34页 |
2.3.1 HetNets的组网方式 | 第29-31页 |
2.3.2 技术挑战 | 第31-34页 |
2.4 无线网络节能技术 | 第34-36页 |
2.4.1 Honets基站节能技术 | 第34-35页 |
2.4.2 HetNets基站节能技术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密集网络中扇区倾角调整休眠方法 | 第37-5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37-41页 |
3.2.1 信道增益模型 | 第38-40页 |
3.2.2 UE可获得的数据速率模型 | 第40-41页 |
3.2.3 SCN日常负载强度变化趋势 | 第41页 |
3.3 基于分布式SON的倾角调整休眠算法 | 第41-49页 |
3.3.1 第一阶段扇区休眠方案 | 第42-43页 |
3.3.2 第二阶段扇区模式优化调整方案 | 第43-47页 |
3.3.3 改进型扇区模式优化调整方案 | 第47-48页 |
3.3.4 用户移交方案 | 第48-49页 |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异构网络中基于倾角调整的动态休眠方法 | 第55-75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55-59页 |
4.2.1 UE可获得的数据速率模型 | 第56-58页 |
4.2.2 SCN日常负载强度变化趋势 | 第58-59页 |
4.3 基于SON的迭代闭环式倾角调整休眠方案 | 第59-68页 |
4.3.1 Pico BS休眠效用函数 | 第60-61页 |
4.3.2 基站天线倾角调整的性能函数 | 第61-62页 |
4.3.3 基于SON的迭代式闭环倾角调整休眠算法 | 第62-65页 |
4.3.4 UE接入技术与移交准则 | 第65-67页 |
4.3.5 基于SON的迭代式闭环倾角调整休眠算法的实现 | 第67-68页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8-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5页 |
5.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