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性 | 第11-1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论文创新性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职务犯罪侦查措施概述 | 第12-19页 |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及特点 | 第12-16页 |
(一)职务犯罪的相关概念 | 第12页 |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 | 第12-16页 |
二、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 第16-19页 |
(一)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的概念及特点 | 第16-17页 |
(二)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的分类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现状及缺陷 | 第19-28页 |
一、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现状 | 第19-22页 |
(一)控制犯罪嫌疑人措施方面 | 第19-20页 |
(二)控制涉案财物措施方面 | 第20页 |
(三)特殊侦查措施方面 | 第20-21页 |
(四)相关证人等保护措施方面 | 第21页 |
(五)跨境侦查措施方面 | 第21-22页 |
二、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的缺陷 | 第22-28页 |
(一)发现线索的有效措施欠缺 | 第23-24页 |
(二)现行强制措施无法满足突破职务犯罪案件的需要 | 第24-25页 |
(三)有效收集、固定和鉴别证据的措施相对缺乏 | 第25-26页 |
(四)缺乏完善的职务犯罪侦查保障措施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国外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的考察及启示 | 第28-34页 |
一、国外职务犯罪有关侦查措施的考察 | 第28-32页 |
(一)诱惑侦查措施 | 第28页 |
(二)技术侦查措施 | 第28页 |
(三)派遣秘密侦查员的措施 | 第28-29页 |
(四)暂停公职措施 | 第29页 |
(五)适用测谎仪器措施 | 第29-30页 |
(六)强制证人作证措施 | 第30-31页 |
(七)相关侦查配套措施 | 第31-32页 |
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4页 |
(一)证人保护措施方面 | 第32页 |
(二)技术侦查措施方面 | 第32页 |
(三)测谎措施方面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的建议 | 第34-45页 |
一、增设发现职务犯罪线索的措施 | 第35-36页 |
(一)赋予检察机关相应的侦查权 | 第36页 |
(二)推进派遣秘密调查员措施 | 第36页 |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措施 | 第36页 |
二、完善控制职务犯罪嫌疑人的措施 | 第36-38页 |
(一)延长拘传时限 | 第36-37页 |
(二)增强监视居住的监控力度 | 第37-38页 |
(三)完善取保候审措施 | 第38页 |
(四)增设限制出境措施 | 第38页 |
三、扩大收集职务犯罪证据的有效措施 | 第38-42页 |
(一)增设诱惑侦查措施 | 第38-40页 |
(二)完善技术侦查措施 | 第40-41页 |
(三)增设测谎措施 | 第41页 |
(四)完善强制证人作证措施 | 第41-42页 |
四、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 第42-45页 |
(一)增设暂停公职措施 | 第42-43页 |
(二)完善有关的金融保障措施 | 第43页 |
(三)完善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相关措施 | 第43页 |
(四)完善财产转移监控措施 | 第43-44页 |
(五)建立健全人权保障措施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