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群众路线视域下的基层维稳工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23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2页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2-20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20-21页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21-23页
第一章 群众路线概述第23-46页
    一、群众路线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23-30页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第23-25页
        (二)群众路线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第25-27页
        (三)群众路线与法治建设第27-30页
    二、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第30-37页
        (一)民本思想中的群众观第30-34页
        (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第34-37页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群众路线思想第37-46页
        (一)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第37-39页
        (二)邓小平的群众路线思想第39-41页
        (三)江泽民的群众路线思想第41-42页
        (四)胡锦涛的群众路线思想第42-44页
        (五)习近平的群众路线思想第44-46页
第二章 当前我国基层维稳工作的做法及成效第46-68页
    一、当前我国基层维稳工作的主要做法第46-57页
        (一)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46-49页
        (二)积极深化平安创建第49-50页
        (三)创新理顺维稳工作机制第50-52页
        (四)扎实推进信访问题专项整治第52-54页
        (五)突出抓好敏感节点维稳安保第54-56页
        (六)大力加强政法维稳干部队伍建设第56-57页
    二、当前我国基层维稳工作的成效第57-68页
        (一)齐抓共管的维稳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第57-59页
        (二)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第59页
        (三)依法管控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第59-63页
        (四)矛盾纠纷得到积极化解,社会关系日趋和谐第63-64页
        (五)国家政权安全和政治稳定工作成效显著第64-66页
        (六)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力提升第66-68页
第三章 新时期基层维稳工作中的挑战及其症结第68-84页
    一、新时期基层维稳工作面对的挑战第68-80页
        (一)社会矛盾纠纷复杂化、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调解难度加大第68-70页
        (二)以宗族、村落为单位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频发,应对困难增多第70-72页
        (三)不法分子借机煽动,增加了维稳工作复杂性,维稳压力增大第72-74页
        (四)群众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尚待完善,依法维权途径不畅通第74-76页
        (五)基层组织权威性和公信力不足,维稳工作的效能不高第76-78页
        (六)维稳工作人员短缺、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足第78-80页
    二、群众路线疏离是基层维稳工作中现存问题的重要症结第80-84页
        (一)群众路线意识淡薄,降低了基层维稳工作的公信力第80-81页
        (二)群众路线价值不彰,背离了基层维稳工作的出发点第81-82页
        (三)群众路线作风不强,增加了基层维稳工作的难度第82页
        (四)群众工作能力不足,降低了基层维稳工作的实效性第82-84页
第四章 群众路线视域下基层维稳工作的内在逻辑与基本思路第84-99页
    一、群众路线视域下基层维稳工作的内在逻辑第84-88页
        (一)“一切为了群众”:基层维稳工作的价值选择第84-85页
        (二)“一切依靠群众”:基层维稳工作的根本途径第85-87页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层维稳工作的基本方法第87页
        (四)“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基层维稳工作的治本之举第87-88页
    二、群众路线视域下基层维稳工作的基本思路第88-99页
        (一)从管制到共治:转变维稳中主体间关系的思维方法第88-90页
        (二)从单位到社会:充分发挥群众路线社会动员优势第90-91页
        (三)从被动到主动:促进维稳中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第91-93页
        (四)从经验到科学:提升基层组织群众工作总体水平第93-95页
        (五)从碎片到系统:协调群众路线与法治等其他途径的关系第95-99页
第五章 群众路线视域下基层维稳工作的对策第99-122页
    一、理顺维稳体制,由“应急维稳”转向“体制维稳”第99-105页
        (一)统筹机构资源,建立高效顺畅的“大维稳”工作机制第99-100页
        (二)整合力量配置,打造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第100-103页
        (三)选聘基层维稳信息员,实现群众工作与基层维稳工作无缝对接第103-105页
    二、畅通诉求通道,由“刚性弹压”转向“柔性疏导”第105-108页
        (一)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第105-106页
        (二)畅通利益实现渠道第106页
        (三)畅通司法保障渠道第106-108页
    三、健全预警机制,由“虚弱软散”转向“科学坚实”第108-111页
        (一)开发“平安指数”预警体系第108-109页
        (二)设立民生诉求满意度评价体系第109-110页
        (三)完善综合考评体系第110-111页
    四、提高干部素质,由“生变处置”转向“前移预防”第111-116页
        (一)树立服务和依靠群众的意识第112页
        (二)提升服务和依靠群众的能力第112-113页
        (三)自觉依法行政第113-114页
        (四)着力解决基层班子突出问题第114-116页
        (五)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奔小康第116页
    五、强化基层基础,由“关注现实”转向“核心利益”第116-122页
        (一)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减少影响稳定的诱因第117页
        (二)高度关注宗教势力蔓延趋势,做到社会维稳与政权维稳并重第117-122页
第六章 案例:L县以群众路线促进基层维稳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第122-13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2-124页
    二、L县“大调解”工作体系及其运行第124-128页
        (一)案例选取与背景描述第124-125页
        (二)L县“大调解”工作体系的结构第125-126页
        (三)L县“大调解”工作体系的运行机制及其互动方式第126-128页
    三、L县“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成效与经验第128-132页
        (一)L县“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成效第128-129页
        (二)L县“大调解”工作体系的经验第129-132页
    四、思考与讨论第132-134页
结论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6-147页
致谢第147-149页
作者简介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牛地气田大17井区上古生界砂体精细刻画
下一篇: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综合应用研究